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瑞芳)342项荣誉,国家级奖励和表彰18项,连续三年全市基层法院目标考核整体第一,刑事审判、执行、人民陪审、思想政治宣传等7个单项工作荣获全国先进……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卫向记者介绍了武侯法院打造“全国模范法院”的六大工作亮点。
建设立案调解中心
为突出立案窗口的司法解纷功能,武侯法院设立了“立案调解中心”,立案、信访、调解“三厅”分区而设、查对独立,灵活配置了温馨调解室、听证室、速裁室(庭)。还设立司法局及妇联、工会等社会组织调解专席,由上述单位派调解员常驻法院帮助调解,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进行分流,及时处理,解决“人难找,事找办”的问题,力争做到“人好找,事好办”。
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
武侯法院现有人民陪审员60名,是四川省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数量最多的一家,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把信访接待、诉讼调解和廉政监察等纳入陪审工作领域,充分彰显了“让普通群众协助司法、见证司法、掌理司法”的理念。仅2011年就参审各类案件1582件,参审率达99.2%,呈现出“人员素质高、工作机制全、陪审案件多、社会效果好”四大特色,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单位”,获评成都法院“十大亮点”工作之首。
量刑规范化改革试点成就突出
2009年6月,武侯法院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量刑规范化改革试点单位。试点期间,共审理盗窃、抢劫等15种常见罪名试点案件1659件,占全部审理案件的82.6%;加强经验总结,在试点过程中发现和总结问题50余项,提出建议30余项,部分被最高院采纳转发,受邀参与量刑规范化培训教材的编写和软件开发工作;研发并使用电脑办案量刑辅助系统,相对统一规范了量刑尺度,使用以来,当庭宣判率和服判息诉率分别提升了7个和9个百分点。
“大调解”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2009年,武侯法院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专门设立了大调解中心,由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任大调解中心主任。主要做法是:深化诉讼调解,以全程、全员、全域调解为指针,不断加大调解、和解、协调力度,近三年来共以调撤方式化解纠纷近2万件;深化诉调对接,在立案窗口特别引入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共诉前调解纠纷1300余件,成功率达74.6%;深化调解指导,在辖区设立18个非诉调解指导站,派有经验的法官针对性开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培训3400余人次,有力助推了社会管理创新。
积极健全完善司法公开
武侯法院积极健全完善院长“四公开”平台建设,有效做好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站“三网”对接,全面实现阳光立案、阳光审判、阳光执行;深入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法院开放日”活动,近五年来共累计上网案件信息18000余条,邀请公众旁听庭审11000余人次。在2009年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开展的调查活动中,武侯法院“司法廉洁”、“司法公信”两项指标排名第一,被成都中院授予“人民信任的好法院”称号。2010年,武侯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司法公开示范点法院。
持续加强队伍建设
近三年来,武侯法院持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2名青年法官到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学习,5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法官学院的司法实务培训,选送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成都中院组织的北大、清华高端研修班;坚持高起点招录引进人才,近年来新招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目前在编人员122名中,本科67名,硕士46名;同时注重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班子带头做表率,在司法礼仪、工作纪律、厉行节约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良性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