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新疆

新疆阿勒泰: 警务室建到家门口 “一站式”警务服务受百姓热捧

2012-09-10 16:34: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警务室建到家门口,警察上门服务群众”。如今,新疆阿勒泰地区农村和社区居民不出家门,便可享受到“一站式” 便民警务服务,即使是在偏远的农牧区群众同样可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眼下,驻村(社区)民警、协警走进农家与群众“话家常,攀亲戚,交朋友”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警民亲如一家的和煦之风正吹拂在阿勒泰地区城市和乡村的角角落落。

    警务室建在家门口 老百姓喜笑颜开

    素有“金山银水”之称的阿勒泰,因其拥有喀纳斯和可可托海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久负盛名,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着游客的眼球外,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一个个新建的农村警务室,蓝白相间的房屋上金盾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群众高兴地说:“见到警务室我们老百姓就更有安全感了,心里就更加踏实了。”

    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哈太村,距离县城5公里,全村现有人口679户2177人,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塔塔尔族五个民族组成,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行政村。今年,布尔津县把农村警务室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平安创建活动的亮点工程,投资22万元在该村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警务室,按照“三统一”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即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样式),建成了集办公、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警务室。走进宽敞明亮的警务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警务区平面示意图,详尽地标注了警务室办公区、服务区、生活区位置所在,群众根据图标便可找到各服务功能区域,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少跑路少跑腿。

    一张小小的平面图从细微之处体现着民警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服务理念,而这仅仅是村警务室规范化建设的一个小小的方面。目前,该地区每个农村(社区)警务室均按照“五个一”的规范化标准(即建立了一个警务公开栏、一个警民联系箱、一本民警工作日志、一套工作台账、一张警务区平面图),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警务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使农村(社区)警务管理更加规范,警务服务更加周到,真正搭建起警民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巴里根•阿西买深有感触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现在咱家门口就有了警务室,民警天天在村里上班,村民办个户口申请,解决个邻里纠纷调解,方便多了。民警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我们群众感到很安全,村里案件发生得也少了。”截至目前,该村民警帮扶教育刑释解教人员7人,化解民事纠纷二十余起,服务群众百余人次,全村刑事、治安案件较去年同期均下降33%。

    窝依莫克乡哈太村警务室建设是阿勒泰地区强势推进农村(社区)警务室规范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阿勒泰地区把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和创建优秀平安活动的亮点和精品工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斥资3426万元用于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按照“每村(社区)一个警务室”的要求,全地区55个社区,484个行政村的警务室进行规划建设(其中新建88个,改扩建256个,协调用房195个),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室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地区已新建成警务室78个,改扩建152个,各项建设将于10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全地区所有社区和农村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警务服务。

    警力下沉基层一线 上门服务成潮流

    警务室建成后,需要一大批民警驻村(社区)开展警务工作,这对于阿勒泰地区本来就并不充裕的警力资源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捉襟见肘的警力中分配出充足的力量充实到农村(社区)警务室中,冲破制约警务室建设的瓶颈,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为此,阿勒泰地区坚持“宁缺机关、不缺基层”的原则,采取警力下沉、调整公益性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返聘退休民警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警务室警力短缺的问题。

    哈巴河县民主西路社区民警阿依古丽•得乃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县公安局工作。今年2月份,她积极响应局党委提出的“警务前移,警力下沉”的号召,主动请缨到民主西路社区工作,成为一名驻社区的民警。民主西路社区警务室所管辖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019户2986人,辖区内有机关事业单位21家,商业网点79个,重点人口5人,已登记流动人口190人,社区日常警务服务工作繁重。刚到社区工作,阿依古丽•得乃由于不熟悉社区基本情况,工作开展起来显得很吃力。那些日子,她每天都会走到居民群众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几个月来,阿依古丽•得乃跑遍了所负责辖区居民群众的家门,5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本记满了辖区居民基本情况和群众对警务工作的意见建议。阿依古丽•得乃说:“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为居民群众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就是要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到与局里和所里一样的服务。”

    今年,哈巴河县公安局抽调7名机关民警充实到社区警务室,为弥补警力不足的现状,该局还返聘了3名退休民警充实到社区警务室工作。截止目前,阿勒泰地、县两级公安机关从局机关各部门抽调81名民警进驻农村(社区)警务室,做到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真正把警务室建成民警工作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处理治安问题的“执勤点”、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点”,让各族群众亲身感触到“警察就在眼前,平安就在身边”。

    阿勒泰地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高明介绍说,目前,阿勒泰地区共有503名民警、1648名协警和2760名民兵进驻农村(社区)警务室,主要承担“服务基层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巡逻防范、管理实有人口、及时发现果断处置各类违法犯罪和群体性事件”7项职责,实行民警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工作方式,让群众感到警察就在身边,有事报警能及时得到处处警,真正把农村(社区)警务室打造成能为群众办事,受群众欢迎,赢得群众满意的警务室。

    阿勒泰地委委员、纪检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杨振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旨在延伸社会管理触角,夯实社会基层基础工作,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难题,切实把农村和社区建设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第一层基石、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消除不安定因素的第一道屏障。阿勒泰地区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建设,有力地助推了农村(社区)警务室科学有序运转,小小警务室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架起了警民沟通与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现在民警与群众接触更多、距离更近,民警在与群众的闲谈拉家常中,就能了解掌握很多治安情况,同时警务重点得到真正下移,驻村(社区)民警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服务辖区群众等基础工作上,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最终目标。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白贵云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法院“双语”调解促和谐
·新疆监狱四大课堂推广传统教育
·新疆监狱七大特色铸品牌文化
·新疆吐哈油田加强矿区社会管理工作纪实
·“最美警察”: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班迪尔派出所热布提警务室民警那迪尔伯克·阿瓦孜伯克
·新疆消防车首次配发乡镇社区

·新疆消防车首次配发乡镇社区
·新疆高院院长:抓好少年审判 推进稳疆兴疆
·新疆克拉玛依消防志愿者超万名
·新疆举办服刑人员技能大赛
·新疆推进司法行政基层建设
·新疆于田县、奇台县将主题教育活动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