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放在首位
作为综合审判业务部门,郑州中院少审庭还要负责审理涉少民事、行政以及减刑假释案件。其中涉少民事案件大多都是一些因婚姻家庭破裂引起的抚养费、教育费、变更抚养关系、行使探视权和监护权等问题引发的纠纷。
这些案件事实并不复杂,法律关系也比较简单,直接做出一纸判决,工作量和压力会小很多。但考虑到涉少案件诉讼可能会加重未成年人的心理负担,庭审可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心理阴影,引起未成年人产生报复他人报复社会的心理,或遇到矛盾纠纷采取过激行为,甚至会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郑州中院少审庭始终坚持“少判多调、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用“爱心、耐心、用心”关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判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案件的调解方法;在案件审理中,强化庭前调解,以减少进入审判程序案件的数量,避免因对簿公堂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进一步伤害;在审判方式上,充分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耐心执着,穷尽一切方式和可能,不遗余力进行调解,以确保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目前,少审庭受理的民事案件均以调解方式结案。
在古风诉其父抚养费纠纷一案中,古风的父母是同一单位的职工且都是再婚,双方又再度离婚。母亲以孩子古风的名义向其父索要抚养费上诉至郑州中院。这是一个经过一审法院多方调解未果的骨头案。当承办法官邓先理约见双方进行庭前调解时,双方情绪都很激动,还差点打起来。站在一旁的古风即痛苦无奈又显得那么的单薄无助,他不断地用冷漠不懈的眼神打量着父母。孩子的表现像一把利刃,刺在法官的心上。
“你们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如果是来打架的,我马上通知法警。如果是为孩子解决问题的,请你们先安静下来一个一个地说。”邓法官义正言辞地说。调解室内顿时静了下来,但这次调解,问题还是没能完全解决。
成人世界里的纷繁复杂和利益纠葛,带给孩子却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伤害。唯一能够减轻这种伤害,尽可能为孩子争取更多权益的途径,就是尽可能让他的父母履行监护人应尽的义务,达成调解,息诉止争。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双方所在单位的领导是他的一个老战友,当他请老战友帮忙做工作时,老战友笑着问他,“看你这事办的,真不知道你图的是啥?”,他坦然地说,“那还能图啥,只要对得起咱自己的良心就行。”老战友真的被感动了,“好!就冲这句话,我想尽办法也要帮好这个忙!”最终在邓法官和老战友的调解下,双方放下偏激与固执最终以调解方式圆满结案。
工夫用在庭外
“工夫在庭外”是郑州中院少审庭办案的信条,也是少年审判工作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准则。法庭外,他们是校园、家庭、社区及少管所的常客,也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因为,他们知道,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纠纷,远比等矛盾激化到打官司再去弥补更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预防犯罪远比等孩子们犯了事再去挽救更有意义。这些庭外工作,需要他们经常走进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少管所,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奔走、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安徽少女红云身患癌症,父母却弃之不管。郑州中院少审庭法官得知消息后,纷纷捐款,为红云送去生活用品和救命钱。当刘文琳庭长坐在腼腆寡言的女孩身边,轻轻地为女孩抚去面前的头发说,“孩子,你受委屈了。我们是来这里帮助你的,不管父母现在怎样,你始终是他们的孩子。俗话说,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孩子永远是父母不能割舍的牵挂。不要恨他们,也许,他们也有苦衷。把家的电话给我,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的。”女孩流着泪,扑进刘庭长的怀里,默默地说,“阿姨,我听你的,不恨他们!”素日里严肃认真的刘庭长,此时像慈母一样,抚慰着饱受病痛折磨女孩受伤的心灵。
刘文琳多次与女孩父母沟通,又多次被不近人情地拒绝。为了受伤的女孩不再受伤害,刘文琳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通过其家乡的法院与女孩父母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豫皖两地法官情与法的耐心讲解与劝导,红云父母的态度回转,将女儿接回家乡继续治疗,尽到监护人的责任与义务。在红云给刘文琳庭长的信中写道:“刘妈妈,你与我素不相识,却在所有人都抛弃我,在我最困难无助的时候,帮助了我,让我走出了困境,不再感到孤单、迷茫,是你给了我生活的希望。”
爱心打动孩子
如果说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是少年审判的身躯,那么爱的引领和帮扶就是少年审判的灵魂。每逢节假日,到少管所、工读学校看望孩子也成了郑州中院少审庭一个重要工作,法官们以真诚教育挽救的态度与犯罪青少年谈心交流、沟通感情、跟踪帮教、鼓励他们全力改造,重获新生,以宽广无私的胸怀温暖那些心灵受伤、孤独无助的孩子,帮助他们驱散阴霾、走出困境。少审庭法官的爱心打动了孩子们,一封封满含泪水和感激的信送到了少审庭法官手中,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也让少审庭法官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其实,法律并没有要求少审庭法官一定要做这些,他们也知道,这会让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但是为了让走向悬崖边的孩子走上正道,让孤独无助的孩子找到温暖的怀抱,让灿烂的阳光照进灰暗的心灵,让迷失的孩子在破碎的家庭里找到父母的关爱,法官们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年初,为提高在校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郑州中院少审庭联合共青团郑州市委、郑州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一校一法官”活动。由法官担任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开展经常性的送法进校园活动,与家园共同筑建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的网络屏障。
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的选择了少年审判事业?是什么让他们用“爱”的引领将一个个走向悬崖边上的孩子拉了回来?是什么让他们用“心”的说教将一个个频邻破碎的家庭一点一点的缝合?是金钱?是权力?都不是!是功名?是荣誉?也不是!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信念!
作为少审法官,他们深深感受到了这种精神----那就是弘扬“在平凡之中追求伟大,在平静之中怀有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保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用全心的爱诠释少年审判法官的使命、责任与情怀。(作者:安士勇 徐勤焱)
·郑州中院行政审判到案发地开庭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之完善
·完善守护未成年人的检察制度——北京市检二分院在司法改革中的成效
·改善和完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制度
·北京完善未成年人刑案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