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甘肃天水秦州区社会管理创新的“4568”模式

2012-09-07 11:42:4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外宣办 

    日前,秦州区出台《秦州区社会管理2012年—2015年工作规划》,按照 “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典型引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全区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建立“四大体系”、 实施“五大工程”、提升“六大能力”、创新完善“八大机制”的“4568”工作计划。

    建立四大体系 保障社会管理科学发展

    建立组织机构保障体系。区、乡(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统一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充实调整成员单位,加强综治办建设,成立实有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社会治安、法律政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护路护线等综治专项组,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职责。

    建立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实行项目化建设管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社会管理专项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注重走市场化路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社会管理,保障社会管理和服务资金需求。

    建立信息技术保障体系。加快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乡镇、街道信息化网格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到2015年建成区委政法委与政法各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

    建立责任考评保障体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机关作风建设考评体系,与工作绩效评定、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严格落实责任奖惩,健全完善德、能、勤、绩、廉、法、安“七位一体”的干部考核体系。

    实施五大工程 夯实社会管理发展基础

    全面建立各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抓好以综治维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律援助、特定人群服务管理、社会事业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信访接待、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安全生产、应急处突、社情舆情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以环卫监督服务、农业技术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公益事业服务、专业协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社情民意调查、农民培训等为主要的村级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以党建、精神文明、民政事务、社会保障、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社情舆情信息、计划生育、信访接待、城市管理、社会治安、救助帮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

    全面推行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变“以事设岗”为“划片包干”,合理划分网格,实行“一岗多责、一员多能”和定人、定岗、定责、包片区“三定一包”责任制,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的工作格局。

    全面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行业)为主体的平安家庭、小区、学校、医院、商贸、机关等创建活动,2015年平安乡镇、街道、社区(村)创建达标率分别达到95%、100%、85%。

    全面建立城区“四个一”工程。在街道各社区建立健全以一个社区警务室、一个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一个社区纠纷调解中心、一支社区治安综治员队伍为主的社区“四个一”工程,切实承担起综治、维稳的职能作用。

    全面建立农村“五小工程”。在乡镇各村建立健全以村民议事会、村调委会、村治保会、村务监事会、护村联防队为主的“五小工程”,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

    提升六大能力 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提升维稳信息搜集研判预警能力。建立区、乡(街)、村(社)、单位(行业)维稳信息员队伍和重大情况专项报告、敏感时期日查日报、日常工作周查周报制度体系。实行信息工作研判预警制度,健全预警应急快速反应机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能力。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和项目实施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倒查机制。

    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处突队伍。加强应急处突演练,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

    提升治安秩序维护能力。完善严打整治长效机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区域重点整治,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社会关系协调能力。完善民生诉求表达服务机制,健全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强势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提高社会行为规范能力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健全八大机制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长效体制

    健全社会管理“大责任”机制。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部门单位责任制、督查考评和责任倒查追究制。

    健全矛盾纠纷“大调处”机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月排查、季报告、零报告、挂牌销号、领导督办、责任查究等制度,积极推行人民调解诉前司法确认和“三调联动”机制。

    健全实有人口“大管理”机制。建立实有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和“一证通”式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全区联网、部门联动、覆盖城乡的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

    健全特殊人群“大帮教”机制。建立特殊人群日常排查、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分级管理、安置帮教、救助救治、应急处置等管理服务制度。

    健全社会治安“大防控”机制。抓好城乡视频监控、城区治安管控、农村治安防控、单位内部治安守控、社会面治安巡控、平安创建和法制教育预控“六大工程”建设。

    健全两新组织“大引导”机制。健全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新经济组织服务管理机制。

    健全信息网络“大管控”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机制。

    健全改善民生“大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教育助学等社会救助制度以及优抚、扶老、助残、救助、济困、司法援助、就业援助、公益事业救助等社会救助配套制度。(秦州区外宣办 彭高峰)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甘肃天水境内载化学品车爆燃 附近民房损坏12人伤
·甘肃天水政府标语“接待就是生产力”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