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中国“独子养老”困局难解 居家养老儿孙难应付

2012-09-06 16:13: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日报 

    危!独木难支压力大

    根据《浙江省2011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我省每百人中有17人是老人,每百名老人中有近25名是纯老家庭人口,有9名是失能、半失能老人。

    这揭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浙江人正在迅速变老。

    “未来20年内,我省将有1000多万人步入老年。”有关人士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的养老,基本上仍然以子女赡养为主,这也意味着绝大部分的负担,将会由这些老人的独生子女承受。

    北仑区新碶街道紫荆社区的老龄化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说法。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春风介绍,紫荆社区是北仑最“老”的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0余人,占总居住人数的约20%。

    独子养老时代,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很不现实。那么,到养老院?可如今,公办的挤不进、民办的付不起。

    黄成从江西一个小村庄考入杭城一所高校,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然后顺其自然地娶妻生子。如今的他事业蒸蒸日上,小家庭美满幸福。然而,作为独子,老家的父母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牵挂。

    一个月前,他回老家才得知,爸爸前不久刚做了一次手术,怕他忙抽不开身,就没告诉他。“我在杭州有什么事,一般也不会告诉老人,怕他们担心。”黄成有些神情黯然地说,“我也想把二老接来,可他们撇不下自己的家,况且还要和其他亲戚一起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即使他们来了,我也没什么空照顾,反而还要他们帮助照管孩子。”

    相对一般的独子养老问题来说,像黄成这样进城打拼的独生子女,面对父母的养老负担,更加沉重。

    “农村的年轻人为了提高收入,进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的养老负担,但农村的老人养老怎么办,将会成为更大的难题。”一位业内人士说。

    自然,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有很多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就像现在,每年从杭州到海南岛过冬的老人,不下数万人。据相关调查称,海南有187家医院,两万多张病床,4万多医疗从业人员,可以应对860万常驻人口和2300多万旅游人口和几百万个“老候鸟”医疗需求。

    在安吉和临安等地,也出现了很多“老候鸟”。记者日前在安吉采访时,就遇见了一位从上海来的老人,他已在安吉住了3年。“上海住房紧张,所以搬到安吉,一方面算享受大自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养老。”可是,这些老人毕竟为数不多,更多的老人,或收入有限,或体弱难远行,或生病需要照顾。

    盼:各显神通多扶助

    针对独子养老的困境,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目前的社会共识。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许琳认为,我国当前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需坚持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一方面要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发展各种形式的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发挥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使老年人既能生活在熟悉环境里,又能发挥社区老人互助的优势,这对老年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社区中普遍运用,我省各地也一直在努力推行。

    杭州市早在2008年12月就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杭州各个区均成立区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导小组、街道(乡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管理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

    不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指出,总体上看,社会养老服务在我省各地都有发展,但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养老服务数量与质量差异很大,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护理型养老服务与非护理型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缺乏效率,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宁波北仑区新碶街道于2003年起在紫荆社区成立“邻里互助社”,鼓励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提供接力式的亲情服务,培养一批助老志愿者。

    在紫荆社区,居民顾悦洪的结对老人是90岁高龄的朱老太,朱老太因脑血管梗塞住进李惠利医院,他多次前往看望照顾。老伴毛信南也与80多岁邻居张瑞娣结成对子,经常为老人送饭、理发,陪老人拉家常。

    “今天你做一名助老志愿者,明天你优先享受养老服务。”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春风说,为了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助老服务,紫荆社区还推出积分制,邀请被服务的老人为志愿者打分,积分越多,志愿者未来可享受的养老服务也越多。目前,这一模式已在新碶街道15个社区全面推广,结对老人已超过400对。

    这一做法的效果不错,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如结对关系松散紧密与否,关键得看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之间的感情契合度,不可能刚性约束,具有一定随意性。

    “养老问题很复杂,需要社会各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专家指出,不管怎样,以独子养老为标志的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与当前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滞后的矛盾将愈加凸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付之行之有效的行动。

    专家观点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其实不论子女多少,在世界各国,养老均是一个难题。我国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梯度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低收入老年人由政府办养老机构,或者政府提供一定补贴的条件下进行居家养老,这主要保障基本的养老服务;中等收入老年群体,可以根据其需求,由其他社会公益性养老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另外政府适当参与;高收入老年群体,则可以根据其收入,由一些营利性的商业机构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这种办法,可以缓解“独子化”带来的养老难题。(黄宏  顾宵扬)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 养老方式日趋多元
·太原社区探索居家养老 老人持券可逛免费超市
·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河南:提前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全覆盖
·养老之问:关注民营养老院
·关注4000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

·关注4000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
·实现社区养老须形成多方参与的格局
·京养老院拟取消担保条款
·从乡村到社区:一体化养老模式覆盖河北城乡
·失独家庭将达千万 凸显养老严峻形势 多重困境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