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新华日报:经济增长要打破“速度情结”

2012-09-06 15:56: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义平

    当产业空间相对饱和的时候,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开拓新的市场来实现,而不能靠“膨大剂”扩张原来的产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反倒是不正常的。

    曾经的高速度使我们陷入“速度情结”,容易诱发拔苗助长式的政策,错失调整结构的良机,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降到8%以下,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实际上,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目前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

    科学判断当前经济形势,需要转换思维方式,客观看待经济“自然增长率”问题。经济的“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组织水平和制度环境下,不受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本身固有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率是与既定条件相协调的,是既定条件下的一种均衡。改变自然增长率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或组织变革。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把经济增长分为起飞前的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起飞后持续增长阶段,强调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围绕新技术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管理组织,需要新的工人,需要新的融资和销售方式。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的起飞阶段。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条件,它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闭僵化的体制,让我们得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沿着世界产业发展轨迹前进。后发优势使我们可以跟随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迅速发展起来。此外,发展之初GDP盘子小,容易提高增长率。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与发达国家大体相当的产业布局,但我们的产业技术层次偏低。当产业空间相对饱和的时候,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开拓新的市场来实现,而不能靠“膨大剂”扩张原来的产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反倒是不正常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低得多,但增长的绝对数和质量并不低。

    曾经的高速度使我们陷入“速度情结”,容易诱发拔苗助长式的政策,错失调整结构的良机,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跃上新水平,要求我们弄清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增长。真正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有产业支持的实体经济的增长,是有质量、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为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经济增长,而不是靠“膨大剂”催大的经济增长。

    很多经济学经典成果把创新与经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熊彼特认为创新催生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引领经济发展。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大约从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这是第一个长波;第二个长波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时代。熊彼特依据丰富的经济史实告诉人们,正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催生了一个或一群新兴产业,继而带动了经济一个时期的发展,这就是真正的经济增长。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性的经济发展来源于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我们应当追求真正的经济增长,真正的经济增长来源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宏观层面只是为其创造好的环境。

    既然当前的经济下行是符合“自然增长率”的,也就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那么就可以认为,经济下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前的经济下行起码有如下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强制性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企业对各种约束条件变化的反应,是对市场压力的反应。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萝卜好卖不洗泥”,企业没有创新、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马克思所指出的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契机,讲的正是这个意思。二是可以促进兼并重组。借助于市场机制的兼并重组甚至破产,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淘汰不能有效使用资源的产业和企业。这正是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奥秘所在。我们应抓住经济下行的时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