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取消所有公立医院的所有药品加成城市,全市67家公立医院、569家社康中心自7月1日启动”医药分开“改革试点,至今已两个月。
“看病贵”现象是否有所缓解?针对相关话题,9月3日下午,新华网《网络对话》栏目记者与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对话。
新华网记者:遏制过度用药效果如何?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严控高价药、大处方正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医药分开目的是改善医院的利益机制发展方向,取消药品加成是切断医院与药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过度用药、“大处方”等行为,引导患者合理用药,为患者看病带来实惠。深圳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过度用药现象是否得有所抑制?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遏制临床过度用药是取消药品加成制度的主要目标。数据显示,7月至8月,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下降到13.7%,门诊静脉输液病人比例下降至8.8%;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2.5%,同比下降4.4%.。”
资料显示,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使用要求是不超过20%,深圳市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率2011年曾经达到20.4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切断公立医院与药品生产经营链条之间的利益纽带,医院严控高价药、‘大处方’、规范临床用药正在发挥正面引导作用,这有利于消除患者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这位负责人说。
新华网记者:看病费用是否有所下降?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用药量小、检查项目多的深圳医保病人单次看病费用有所增加;用药量大、检查项目少的非深圳医保病人单次看病费用减少。
实行医药分开,除取消药品加成外,增收诊查费也是改革中一项。有网友担心,虽然药费降了,但又增收了诊查费,“看病贵”的问题能否得到缓解呢?
这位负责人介绍,改革两个月来,与2011年同期相比,全市公立医院门诊人次费用195.9元,下降4.3%,其中门诊人次药品费用74.3元,比6月份下降13.0%,同比下降11.2%,社康中心门诊人次费用56.0元,同比下降4.9%,其中药费为26.4元,同比下降21%。
“改革后,对于用药量小、检查项目多的深圳医保病人,单次看病费用有所增加;用药量大、检查项目少的非深圳医保病人,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单次看病费用会有所减少。”这位负责人说。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全国进行医药分开试点工作的北京与深圳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增加医事服务费之后对于参保病人自付费用能减轻多少,又如何让没有加入当地城市医保的人群看病也得到实惠?
这位负责人说,深圳市医保是有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两部分组成,原来门诊药品加成从个人账户支付转变成诊查费后,诊查费提高部分直接从医保统筹账户支付,实际等于每诊疗人次个人账户支付费用减少12元。根据2011年统计口径,一年可直接减轻参保人自付费用2.09亿。对于没有深圳医保人群,他们大部分在内地都有医保关系,诊查费提高部分也可以按规定报销。
新华网记者:医院收入是否受影响?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医院收入确实有减少
医药分开后,很多网友关心,药费收入在医院以往收入中占比较多,医院的收入是否会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改革后,与2011年相比深圳市月均门诊总量354.9万人次,增加1.7%,门诊业务收入增加0.7%,社康中心月均门诊总量增加11.5%;门急诊业务收入增加6.1%。
“这些数据说明,由于公立医院与社康中心的诊查费收费差距,促进了市民小病到社区看,但是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的业务收入的增幅小于门诊量的增幅,也说明医院和社康中心的业务收入确实有减少。”这位负责人说,收入减少原因主要是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医保病人诊查费增加部分还未到账。
这位负责人说:“对于原来次均药品费用较高或原来平均加成率较高的医院,比如大部分市属大型医院,诊疗疑难病例多,用高价药的比例大;中医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原来可以按25%的比例收取加成费用。这些医疗机构的诊查费增加部分,不足以弥补药品加成的损失,但并不影响医院的正常经济运行。对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眼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用药量小的专科医院来说,则在这次改革中增加了收入。”
“根据目前运行情况,必须根据各个医院的经济情况变化,进一步完善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政策。”这位负责人说。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方面表示,要让医药分开改革取得根本的成效,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促进医药卫生行业健康发展,还必须落实进行财政补偿制度,调整医院支出结构、推进付费制度改革等配套措施。记者 李莹
·深圳警队核心价值观“训练日”培训班见闻
·深圳医疗系统反腐专项行动有新进展
·非深户籍人员今起可在深圳办理出入境证件
·深圳启动严打刑事犯罪“秋季攻势”
·深圳“打四黑除四害”侦破刑案2300多起
·深圳:迷人的文化盛宴
·深圳:迷人的文化盛宴
·深圳南山检察院严打知识产权犯罪
·深圳启动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 新员工试行"保险+年金"
·深圳将出台新规为残疾人进入公共场所提供便利
·深圳光明新区:惠民助困项目 照顾计生家庭
·深圳将探索退休"双轨制"变单轨 事业单位与企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