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图片

甘肃:创新管理 陇原凝聚向上力量

2012-09-06 08:55: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权有让(中)在工作中。资料图片

刘田家(右三)和村民领到农民技术员资格证书后,高兴地笑起来。资料图片

陈冬梅(左一)看望孤寡老人。资料图片

永靖县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区。罗玉珍摄

 

    “小巷总理”陈冬梅创办“民情流水线”,让社区服务贴近民心,所在街道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80多项荣誉称号;

    党建指导员权有让,建起甘肃省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以党建促企业发展,企业效益连年递增;

    贫困村村支书刘田家依托乡村民主管理,激发村民智慧,改变了全村千百年来干旱贫瘠的历史宿命。

    打破传统,切合实际,来自基层的管理创新,激发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甘肃城乡跨越发展的源头活水。

    “民情流水线”贴心为民

    人物:陈冬梅 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

    在街道工作的18年里,陈冬梅干的活儿最杂,操的心也最多,但她从来没有喊过“累”。

    怎样服务好民众,群众的难心事咋解决……这些问题陈冬梅时刻牵挂于心,也正因如此,“民情流水线”应运而生。

    那是2004年,陈冬梅在入户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居民生活方式、就业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工作需要街道社区去完成,而社区多头管理、重复劳动等问题突出。作为基层组织,社区工作量大,人手却很紧,常常会出现统计数据不明确、不真实等问题。陈冬梅意识到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要求了。

    “当时我想,如果借鉴工厂的流水作业线,为办事群众建立‘一条龙’服务模式,既通畅又便捷,那该多好啊!”

    2004年,在陈冬梅的一手“操办”下,“民情流水线”工程在西湖街道启动了。他们建起了甘肃第一家高标准的街道政务大厅,随后,9个社区也都相继建起了300平方米以上的政务大厅,统一实行“一站式、低柜台”便民服务。

    2005年以来,通过“四个五”服务模式、“12345”民情工作法等为民服务的新方法,街道的办事程序一次比一次简化,工作人员的态度一回比一回亲切,不少群众给工作人员留言说:来街道社区办事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辖区有一位名叫李凌召的老人,街道特事特办帮他为瘫痪在床的40岁儿子申请了全额低保,老人在临终前对家人留下嘱托:“街道干部是我们的恩人,你们一定要代我感谢他们。”

    在陈冬梅的带领下,西湖街道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80多项荣誉称号。

    非公企业党建一面旗

    人物:权有让 庆发公司党支部书记

    2007年3月,曾任庆阳市工商局西峰工商分局党总支书记的权有让,被庆阳市工商局党组选派到庆发公司任党建指导员。

    没过多久,权有让就发现公司存在着管理滞后、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权有让利用自己熟悉工商法律法规的优势,帮助公司充实规章,完善合同,改善管理。

    原本对权有让心存疑虑的老板放下心来,让他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公司的管理工作。有了支持,权有让开始筹划建立党支部。

    权有让找到了庆发公司6名“隐形党员”,反复做工作,6名党员终于“站出来”,带头团结员工,共促企业发展。2007年12月,甘肃省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庆发公司党支部成立,权有让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权有让知道,不能脱离生产经营孤立地去做党建工作。他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原理,熟悉生产流程,带领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中去。

    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作为单一出口企业的庆发公司订单锐减,面临停产。权有让建议公司开发国内市场。公司很快采纳,迅速上马一条新型炒货生产线,一举打开陕甘宁和内蒙古等国内市场,实现了国际、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成功度过危机,员工工资增加了20%。

    权有让带领党支部,团结广大员工创新争优。在他们的努力下,庆发公司效益连年递增,连续3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

    民主管理心齐好办事

    人物:刘田家 天水市曹石村党支部书记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曹石村的村民长期广种薄收。“住土坯房、吃杂粮面、走羊肠道、花救济款。”全村穷得叮当响,人心涣散,村里没人愿意挑头,村干部轮流“坐庄”——这就是25年前的曹石村。在全村人深切的期望中,刘田家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曹石村党支部书记。

    曹石村要发展,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肯定不行。刘田家从市里请来农业专家考察、论证,制定了全村1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宜林栽林、宜果栽果、宜经种经、宜粮种粮的“四宜”发展思路。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开始了通电、修路、种果树、引水上山的建设热潮。凭着一股冲劲,刘田家硬是带领全村人,把几代曹石人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实现了。

    “最主要的是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好,同时,我们有一个能吃苦、讲奉献的村委会班子。”刘田家说。

    在曹石村,权力不是集中在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人手中,而是全村群众共同参与决策管理。曹石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简化行政程序,建立起村民议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村规民约等,村委会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

    如今,全村实现了社区化管理,住房、水电、道路、网络、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光纤、电视、电话入户率,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等多项指标均达到100%。(银燕 王丽华 吕守奎 苗亮军)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甘肃政法委书记:加强基层基础 提升队伍本领
·甘肃:禁毒12年实现“七下降、两上升”
·甘肃: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司法为民根基
·甘肃嘉峪关:两万村民告别农民身份
·甘肃拟制定农村公路条例 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甘肃嘉峪关:城乡居民取消户籍差别享受同等待遇

·甘肃嘉峪关:城乡居民取消户籍差别享受同等待遇
·走基层之甘肃嘉峪关——报里“良方”乐农家
·甘肃“三个加强”提高破案攻坚能力
·甘肃白银:“户籍化”消防管理192家单位
·甘肃酒泉社会管理县县有创新处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