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甘肃日报:善用网络通民意

2012-09-05 14:17: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李近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这一传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身处网络时代,我们要善用网络通民意,有效运用新科技、新载体,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密切联系群众,是保证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务的根本保证。如果脱离了群众,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乃至滋生消极腐败。因此,根据时代变化,创新联系群众的载体,就成为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微博等能够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即时互通、广泛传播的网络平台出现,人们的沟通频率和范围大大拓宽。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怎样拿起自己的“麦克风”,通过与以真实面目示人,或是“穿着马甲”出现的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布信息,客观表达观点,平等反馈意见,使得自己所做的工作为最大多数的群众所知,同时最大限度地听取群众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建议,就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也是更加有效、便捷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现实要求。

    善用网络通民意,首先要求党员干部充分释放出沟通、倾听的诚意。就目前而言,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无限的开放性和高度的私密性。开了微博,发了言论,就要有“挨砖”的心理准备;有受得了指责、乃至谩骂的肚量;有平等对话,真诚交流的胸怀。事实证明,带有官方背景、官员身份的微博、博客出现伊始,难免会遭遇一些网友的冷嘲热讽,甚至攻击谩骂。但只要冷静对待,坚持平等交流,客观发布,时间一长,微博、博客就会成为网民获取官方信息,与官员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次,要尽力实现网络民意的“落地”,工作进展的“触网”。无论如何先进,网络只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它本身不会解决问题。在网络上获得的民意,听取的意见建议,只有落实到真正的工作中,解决了网络上反映出的问题,才能说民意得以实现。因此,党员干部不能停留在“网上论道”的层面,而要尽力打通网络民意和现实工作间的隔阂。不仅要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掌握实情,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的工作进展告诉群众,让群众随时知晓自己在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在及时有效的互动中实现相互了解和理解,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工作开展。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