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现在放暑假,我知道不能去水库那些危险的地方游泳,这样能防止溺水。我还知道,如果看见有人溺水,首先要报警或者向周围的人求救,这些都是我在学校法制课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是老师特别强调,当我看到有人落水时,尽管我自己不会游泳,也可能跳下去救人。但是老师告诉我们,救别人要在自己安全有能力的前提下。”说话的是李爽,安徽省铜陵市第七中学小学部四年级的学生。
7月10日的铜陵,骄阳似火,刚放假的李爽就有点想念学校生活,想念同学和老师,想念他的课堂。“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法制课,老师不仅讲法律知识,还经常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都很喜欢上法制课。”
铜陵市第七中学是铜陵市区目前唯一一所公办9年一贯制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中小学生2000多人。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学生家长里下岗工人和菜农较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这些年来,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法律教育,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教育一个学生提高一个家庭的法律素质,取得了一定效果。自从2008年以来,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先后获得“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省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市级“五五”普法先进工会等荣誉。
“因为学生家庭的条件普遍偏差,前些年曾经出现过‘双有生’,也就是生活有困难、品行有障碍的学生。‘双有生’基本是初中生,主要是由于学习跟不上、家庭条件差、青春期叛逆三方面原因导致。”铜陵市第七中学校长周争艳坦言,为做好问题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学校建立“双有生”帮教档案,制定帮教方案,因人施教,并及时与“双有生”及其家长交流。通过帮教,有的“双有生”也考出了好成绩,现在学校里已经完全消除了“双有生”。
周争艳介绍,在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学校主要针对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深化教师学法用法工作,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深化学生学法用法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此外充分发挥法律副校长的作用。
“我在铜陵七中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初三毕业,很留恋学校,我对法制课的印象很深,有时交警给我们上法制课学习交通法规。回家后,我就告诉爸爸,让他每天骑车一定要看路标,我会经常提醒爸爸。现在爸爸有些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还会向我请教。”刚刚初三毕业的张玥,是个漂亮的女孩,话语间虽然有些羞涩却充满自豪。
在铜陵七中,像张玥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通过他们的小手已经拉起了家长的大手,共同尊重法律、学习法律。
“我们除了通过法制课让学生们小手拉大手,提升家长的法律素养,平时还利用家长会,指导学生家长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向家长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学校每学期向家长发送四五封《致家长一封信》。每到寒暑假告知家长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内容,以及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教育,等等,这些活动很受家长们的欢迎和支持。”周争艳说。
铜陵市司法局局长王祥生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铜陵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而法制教育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保障促进作用。“法律进学校”是“六五”普法的一个重点,铜陵市第七中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据了解,铜陵市现有各类学校217所,已经全部做到了“法律进学校”。“法律进学校”的对象是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市司法局和市依法治市办每年定期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对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侧重与教育教学和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教师法、九年义务制教育法等。(记者于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