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山东

山东威海:民生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2012-09-05 08:02: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近日,山东省威海市市委书记孙述涛带队参加2012年上半年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现场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当天调查结果显示,群众的总体满意率达92%以上。

    孙述涛表示,群众对社会管理的满意度持续提高源于该市今年以来实施的社会管理研判长效机制。他说,“让群众满意必须把功夫下在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及时满足群众的各类现实需求。实施社会矛盾分析研判长效机制,就能在同一平台上,整合各部门、各系统的聪明才智和工作合力,对特定时间、特定部位出现的特定‘病灶’(指社会矛盾)进行‘会诊’,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大量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影响地方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千名社会信息员活跃城乡

    马路上少个窨井盖、路上堵车没人疏导、小区边上的生活垃圾没有及时处理……在威海市城市管理扁平化指挥平台上,这些都能在第一时间体现出来。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威海市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整个威海市的主城区地图在巨大的显示屏上一览无遗,地图上几百个闪烁的移动小红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他们就是我们今年通过劳务输入形式招录的城市管理信息员。这些人按照网格化的方式划定巡查范围,一天到晚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能顺手处理的就及时处理;如果需要专门人员或多部门参与处理的,就及时发信息到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处理。”威海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岳初建说,“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社会矛盾分析研判工作制度,我们加大了对城市管理领域各类信息的收集力度,规定任何问题必须有处理落实结果,并跟踪检查,及时反馈,避免小问题引发大事端。”

    从去年4月中旬开始,威海市中心城区有1000余名信息员经过严格考核、培训,成为首批社会信息员。他们组成强大的社情信息采集器,每周9000多条社情信息汇入社会信息中心,经过分析研判后,再从这里分发到各职能部门限期处理。

    而在以往,社会信息收集和处理,一般都是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战,单纯地为研判而研判,结果和建议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作用甚微。

    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茂德说,力量分散,又缺乏统筹协调,信息收集往往不够全面,研判结果过于简单和片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更有一些部门不愿自揭家丑,而试图将问题掩盖过去。这样的做法让领导心中没底,老百姓又岂能满意? 

    “社情分析研判机制就是将所有可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老百姓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统一归类收集,然后整合多部门、多系统的力量及时分析研判,提出相对应的处置对策,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准确掌握社会管理形势,超前防范化解各类不稳定问题,最终让群众满意。”刘茂德说。

    实时掌控社会热点难点

    威海是沿海开放城市、又是海洋经济大市,紧邻韩国等周边国家水域,每年获得涉韩入渔指标占山东省的70%左右,拥有各类渔船15000余艘。

    8月1日,伏季休渔季节就要结束,沿海地区将有大量的刺网渔船出海作业,稍有不慎,这些在海上作业的渔船就有越界进入别国海域的风险。

    “对此,我们早在今年年初就组织了海洋渔业、公安边防、海警部门,以及相关乡镇村居,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研判,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渔船管理保障渔业安全生产的实施意见》。并把相关分析研判报告和处置方式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到‘手中有方,心中不慌’。”刘茂德告诉记者。

    “早先在外作业,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最怕的就是误入别国水域被抓扣。”靠出海打渔为生的刘老汉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船上配备了北斗卫星(定位终端),按照政府规定的海域、方式、时间、品种进行捕捞。”

    据统计,对海洋渔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实施综合分析研判并制定了应对措施以来,威海渔船在涉外海域出现的违规作业问题同比下降了92%。

    据悉,《关于加强渔业管理和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分析研判报告》是今年3月威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威海市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工作制度》以来的第一个全市性综合报告,此后《关于市区居民小区停车问题引发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报告》、《关于我市海外投资合作安全风险问题的分析研判报告》等31个涉及社会管理领域的综合性分析研判报告相继出台。

    威海市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民政等21个部门共同组成研判分析指挥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别和部门职能,各自分工,进行分析研判;乡镇一级,由乡镇综治办组织对本辖区的各类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实现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

    一揽子解决问题促发展

    今年5月,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市区青岛街一居民楼前停放的一辆越野车车漆被恶意划伤。公安民警走访中了解到,这已是该小区今年第十起人为划伤车漆事件。案子很快侦破了,划伤越野车漆的是该楼居民李某,原因是越野车堵在了他的家门口,导致出行困难,才以划车漆的方式表达不满。这起简单的治安案件引起了公安机关的特别关注。

    “青岛街位于威海中心城区的老居民区,周边大多数楼房都建于20年前,没有充足的停车场地。新增车辆不仅挤占了人行道、绿化带,有的甚至堵塞居民楼道口,严重影响群众日常生活。”威海市公安局副局长丛刚滋告诉记者,“我们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法委获悉后,当即组织规划、房管、城管、交警等部门进行了老旧城区停车难问题的专题分析研判,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6月,威海市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威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考核办法》。组织开展了市区老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旧楼保温节能改造、小区人行路面修整、公共设施改造、街心公园建设、破旧楼体美化等一系列民心工程也都配套推进。

    针对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拆迁补偿、房屋质量等问题,市委政法委组织了建设、规划、房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建设领域的矛盾纠纷进行了专题研讨。根据研判建议,全市建设企业全面建立了诚信监管机制和农民工工资发放监管机制,落实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明确了建设单位在劳务纠纷中的连带责任;制定了强化行业监管、严格质量监管、落实考核问责等一系列机制。今年1至8月,全市涉及建设领域的集体访和诉讼案件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6.1%、25%。

    “分析研判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要看研判的对策建议能否转化为工作决策,能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能否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方便舒适的城市生活。”孙述涛说,“社会信息员采集的信息触及社会管理的各条‘神经’,我们把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影响群众生活的各类问题全部列入即时研判项目,随时发现,随时研判,随时解决,做到工作跟着研判走、研判跟着民意走。”

    今年以来,威海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向党委、政府递交专题分析研判报告130个,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签批意见49条,共有29项研判成果转化为45项党委、政府决策。记者 余东明 姜东良 通讯员 王春晓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东今年已破刑事案件17.5万余起
·山东:努力改变粗放型保障服务格局
·山东德州公安“信息警务” 打造安全“电子社区”
·山东蓬莱边检站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
·山东邹平:农村学生免费乘校车
·山东公安厅厅长体验民生警务平台

·山东公安厅厅长体验民生警务平台
·山东扎实办好文化惠民12件实事着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山东举办全省监所检察业务轮训班
·山东济南:“四最一先”法治城市创建
·山东东营:交警上车讲授安全知识
·山东济宁市中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