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全副武装的队员迅速站定位置、子弹上膛、关保险、检查弹夹……一系列流畅的动作过后,该小组组长高立飞立即汇报:“队员已就位!请指示!”
9月3日,全国公安特警2012红蓝对抗比武 “突击攻坚”项目决赛正在进行。“开始进攻!”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第三组进入轮胎房进行突击攻坚比赛的华东区小组队员高立飞、于洋、许杰、郑超、敖超等5人迅速打开枪支保险、启动计时器展开行动。
挑战性大:在移动的状态下要迅速击中目标
“前方击中1个目标!右转摇摆靶被清除!卧室1目标被击中!卧室2目标清除……”指挥室内不断传出喜讯。计时器停在11秒10,用弹数10发,击中9名“歹徒”。华东区代表队在“突击攻坚”比赛中取得佳绩。
“这次比赛挑战性还是很大的,需要队员在移动的状态下快速识别目标,迅速击中目标,各组抽的题目中要求击毙脸部画有墨镜的靶位,这就需要在看到目标时先看脸部,快速识别加射击,时间也就1秒钟,对队员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射击精准程度等要求非常高。”公安部治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大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保障人员介绍,此次“突击攻坚”项目所使用的作战场所——轮胎房由1.3万多个轮胎和防弹钢板搭建而成,内部安装有16个摄像头,以便裁判和观赛人员全方位观看队员射击情况。此外,轮胎房在隔弹、防止跳弹等方面都非常专业。这些也在客观上要求参赛队员们的各项技术指标都要精准到位。
团队作战:讨论战术到深夜
比赛中,高立飞小组用弹10发,击中9个目标。“我们赛前商量好,在移动中对第一个目标进行双击,确保击中!这样后面的动作就会更流畅!”对战术流程和细节的严密掌握,让组长高立飞在赛前就信心十足。
5名参赛队员的默契配合,也得益于平时的不断磨合。他们常常在一起研究战术、改进策略到深夜,第二天在训练中加以实践摸索,确定比赛场上使用的战术。
“我们5个人都极力争取在行动的过程中抓住重点,不浪费时间,尤其是我,需要第一个冲进去,第一个开枪,争取枪枪打中要害!”需要首先冲出击中第一个靶位的许杰介绍说。
“如果许杰对摇摆靶位射击不成的情况下,我们还安排在他身后的第二名队员郑超进行补射,确保百分之百击中目标。”高立飞介绍说,他们的战术非常严谨,力求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
规则严格:误伤“人质”被降档
此次公安特警红蓝对抗比武“突击攻坚”项目比赛的规则非常严格,以实战标准要求队员,对射击的精准度要求极高。
赛前抽取的题目中会对需要击中的目标进行标注,例如,有的小组被要求击中戴墨镜的靶位、有的小组被要求击中手持刀枪的靶位、有的小组被要求击中带有颜色标记的靶位……这都根据抽签临时决定,各小组只能随机应变,“指哪打哪”。
如果不小心击中了非指定目标的靶位,在实战中就相当于误伤了人质,那么,整个团队即使用时再短、用弹再少,分数都要降一个档次。遗憾的是,个别区域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失误,虽然用时和用弹数并不落后很多,却因为误伤了“人质”而遭降档。
带病作战:显公安尖兵坚强意志
“这次比赛我们非常重视,前期训练强度非常大,封闭特训了1个月。来到大连以后可能有些水土不服,几名队员在赛前都出现了腹泻症状,5个人中有3个的身体状态都不太好。”这样的身体状况,让身为组长的高立飞很着急。
就在决赛的前一天,高立飞、于洋和敖超还都在边输液治疗边坚持训练。然而,决赛一到,他们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就爆发出来,在赛场上展现出过硬的功底。比赛完毕,高立飞赶紧带人把敖超送去医院,继续输液。
连日的高强度训练让队员们都有些疲惫。作为第一个冲入作战区的队员,比赛结束后不久,队员许杰就开始发烧了。“比赛完了,高度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之前的伤病可能就乘虚而入了。感冒发烧对我们来说,根本不是病,带伤带病训练和比赛是常有的事儿。”许杰笑着说。 (记者 王文硕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