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肩负着联系、组织、团结、服务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影响和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社会管理和发展。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由此可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
一、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只有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才能推动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1、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关系
党的基层组织,在日常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早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构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从而明确了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党中央所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其具体贯彻落实任务,最终要由党的基层组织来完成。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党的基层组织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关系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工作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使党成为一个有统一目标、统一纲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获得群众认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巩固执政基础获得群众认同,就必须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获取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反应和收集社会自发产生的需求,把各种利益诉求汇总反映给上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这些职能和所开展的工作与社会管理息息相关,是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党的基层党组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执政党有效执政的要件是整合社会,实现对社会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执政党整合社会的优势和依靠力量是各级基层组织,是以这些组织网络和组织领导来整合整个社会,使社会趋向高度的组织化。在我国现实社会管理活动中,我们党是通过理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来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资源优势在整合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这充分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协调党与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细胞。这种社会管理的资源基础作用,在基层其整合、协调的作用,就显得更明显、更重要。因此,党的基层党组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重要基础。
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
发挥和挖掘党的基层组织作用,是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保证。
1、尽快适应社会治安向社会管理的转变
2011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这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不仅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而且对中央综治委赋予了社会管理新职能。因此,党的基层组织要面对这一新情况、新变化,必须尽快适应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转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历史转型期,牢固树立“管理和服务”理念,正确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职能要求,深刻理解从“治安”到“管理”的变化实质,理清“管理”触角走向,扩大“管理”思维,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思想基础。
2、加快完善和实现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有新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做保证。因此,党的基层组织要加快完善和实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指导和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和发动社会组织及经济组织,带领和引导广大群众,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由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由应急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紧紧围绕“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行使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职能和作用,使社会管理在创新中得到加强、在加强中不断创新。
3、切实解决社会管理中人财物实际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和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的力度。在重点加强和充实社会管理队伍力量,努力提高参与社会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促使政府职能部门,切实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真正形成一种“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的社会管理工作氛围。真正解决好“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能干成事”社会管理实际问题。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应以乡镇街道社区(村)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根本,努力把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末梢,使社会管理工作覆盖社会各个角落,使广大群众及时惠及到社会管理的工作成果。
三、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加速社会管理全面创新
实践证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关键。
1、加速更新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理念
日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要把加强社会管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工作在社会管理一线的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尽快转变观念,破除受固有传统“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 陈旧社会管理观念影响的束缚,使党的基层组织尽快完成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更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尽快转化成解决和化解问题及矛盾的实际行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等方面,筑牢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2、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力
有效规范党的基层组织的社会行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卓有成效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显著地改善了民生,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变化。这些变化即为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管理带来生机,也为创新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对一个城市社会管理能力最现实、最直接的拷问。因此,要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力,就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力。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社会管理队伍建设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打造一支具有新型的社会管理理念、较强的社会管理能力、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的党员和党员干部管理队伍。我国目前从事社会管理人员大约在4000万人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共产党员。这些党员社会管理队伍,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社会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党员社会管理队伍管理,建设一支纯洁、务实,高效地社会管理队伍,是摆在当前党的基层组织的首要任务。(辽宁省抚顺市综治办党支部 李子林)
·山东:部署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发展
·福建:综合警务改革夯实基层基础
·孙建国: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列为重中之重
·拉萨市扎细街道“三项工程”夯实基层基础
·无锡“三个一体化”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
·甘肃政法委书记:加强基层基础 提升队伍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