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就有民警的身影

2012-09-03 15:28: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编者按 近期,多地遭受了严重气候灾害。本期撷取了两篇基层民警讲述在一线奋力抢险救灾的文章,力图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彰显出公安机关及广大公安民警在危难之际快速反应,以灾情为警情,以群众需要为命令,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危难之时显身手的精神风貌。

    在各种突发事件或灾难发生时,因为职责所系,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往往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和急先锋。“讲述”版真诚欢迎亲历抢险救灾和各种突发事件的民警,讲出你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让公安民警的无私奉献为更多人所知,让公安民警的大爱能传递得更远。

    救不下来也要和群众在一起

    口述:李士永(辽宁省辽阳县公安局副局长)

    整理:兰学铁

    背景:

    受台风“达维”影响,8月3日至4日,辽宁省辽阳县东部山区遭受历史上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自然灾害,最大降雨量超过300毫米,7个乡镇受灾严重。辽阳县公安局把雨情当警情,把灾情当命令,全警动员、勇当主力,全力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中,共出动警力4121人次、车辆1372辆次,成功营救268人、疏散安置群众2万余人,协助群众清理淤泥231户,为夺取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到寒岭镇急需救援的信息时,我正随副县长兼县公安局局长郑春晓在河栏镇开展救援工作。郑局长让我马上带领指挥中心、法制室、巡特警大队民警赶往寒岭镇。

    途中,看到水库变成了混浊的汪洋,房屋在洪水中飘摇,满目的疮痍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分外沉重。平时40分钟车程,这次却走了一个半小时,到达寒岭镇时已是傍晚。我知道一旦天黑就会给救援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因此赶紧与先期到达的国保大队长房杰、巡特警大队长黄晓兵、教导员刘刚等人碰面。他们告诉我,由于寒岭镇唐家村道路已被洪水覆盖,无法探知地形,巡特警队员数次携带安全绳和救生圈等装备徒步前行,都因为水势太大无法靠近,被困人员生死不明。

    “不能立即把被困群众救下来,也要和群众在一起!”我指着前方的孤岛说。

    雨一直在下,雾气笼罩着四周,被冲毁的房屋和折断的大树随处可见。据村民说,被困人员所在地是一所学校,水流上方是一座矿场,校园外还有一条非常深的排水沟,救援工作十分危险。7名巡特警队员冒雨赤身跳入洪水,将安全绳捆绑到前方50米处的一棵大树上,试图横跨水流到对面救人。可水流十分湍急,在横渡一半的时候,队员多次跌倒,被水中裹挟着的各种杂物划伤,无法继续前进。经过短暂休整,我命令巡特警队员尝试使用汽艇到达被困人员所在地进行救援,但最终还是失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势趋于平稳。我立即指令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陈学兵带领数名巡特警队员与当地村民一起跳入激流中,顺着消防官兵事前系好的绳索接近距离被围困群众最近的一处房屋,然后手拉手逆流而上。途中,民警们几次险些被洪水冲散,但大家互相搀扶,最终成功登上被围困高地。与此同时,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兰学铁通过手持台与市公安局通讯科科长萧磊配合,利用通讯指挥车强照明灯为群众提供光源,并指明了方向。

    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受困的3名群众和1名消防官兵被成功营救。随后,巡特警大队又积极配合消防官兵成功将被困在锅炉房的一位打更老人和被困在养鱼池内的一对老夫妇成功救出。此时,已是8月4日凌晨2时54分。

    5时,我再次赶到现场,查看现场情况后下令实施新一轮搜救。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刘新宇带领巡特警队员与消防官兵一同跳入洪水中,一边探索,一边寻找固定物固定绳索,大家齐心协力与洪水抗争,历尽千辛万苦找到2名被困群众。由于这两人已被困一天一夜,体力严重透支,队员们几个人搀扶一个,接力往回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将两人解救上岸,等候在岸上的人们立即爆发出一阵欢呼。

    随后,我带领巡特警大队直接开赴东部山区安营扎寨,奋力清淤,保卫、运送救灾物资,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和派出所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难忘与洪水搏斗的几个片断

    口述:柳旭东(湖北省保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长)

    整理:欧阳智慧

    背景:

    8月6日,湖北省保康县降水量突达207.3毫米,引发百年不遇特大暴雨灾害,山洪肆虐,多处山体滑坡,田地被淹,房屋倒塌,桥梁、道路被冲毁。危难时刻,保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62名民警和协警,火速集结到位并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先后营救被困群众62人,紧急疏散群众3000余人,运送了价值达600余万元的抢险物资。

    筑起人墙过“河”救人

    8月6日6时许,土门村9组村民李新琴正在自家二楼熟睡时被异响惊醒,开窗一看只见洪水已将自家一楼淹了一半,主楼旁边的厕所、猪圈、鸡棚已开始坍塌。她一边从床上拉起12岁的女儿跑向三楼,一边用手机报警。接到报警后,我立即召集5名民警组成营救突击队,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营救。

    前往李新琴家的主干公路已被洪水冲断,民警驱车沿村级公路翻过朝阳观大山,再步行一公里山路,于8时40分来到李新琴家附近。这时,一条宽约15米、深1米多的急流挡住了去路,民警两次试图强行闯过均告失败。见路边有一棵大树,民警灵机一动,将绳索拴在大树上,民警们拉着绳子,手挽着手蹚过洪水,终于来到李新琴家楼下。大家立即将绳子另一头拴在水泥柱上,随后找来梯子上到三楼,用绳子系在她们母女腰间,通过窗户将她们慢慢吊放到梯子上,然后顺着梯子下到楼下。接着,一名民警背起12岁的小姑娘,两名民警在一旁保护,抓着绳索,蹚过洪水,将小姑娘首先救出。9时50分,民警顺着绳索返回,将李新琴救出。

    我掏出20元钱请村民绕行

    8月6日7时许,城南牌坊湾处洪水漫堤,肆虐的洪水冲断牌坊湾大桥后涌入周边的企业、村庄。险情发生后,我和同事们顶风冒雨,驻守在断桥处,疏散过往车辆和群众。

    牌坊湾断桥实施警戒后,附近上百名出行群众涌向封银岩背后的2座钢丝吊桥。这2座吊桥经过洪水冲击,桥中间的木板已不同程度受损,成为危桥。我带6名民警火速赶到2座吊桥处,在桥两头实施警戒。这时,有一名村民非要走吊桥到河对岸的农户家去,无论我们怎么劝说,都不肯听。无奈之下,我掏出20元钱,让他搭乘出租摩托车从紫薇大桥绕行。

    另一位非要过桥的六旬老人,对我和大家的劝说不理解,张口就谩骂我们,但我们忍辱负重,坚持和颜悦色地劝阻。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经请示上级领导批准,我们将2座钢丝吊桥的木板抽掉,以“非常之举”避免群众强行过桥。

    9时许,金盘洞村6组出现地质滑坡重大险情,1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直接威胁着7户34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立即安排民警会同村干部,抢在房屋坍塌之前,将所有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托举重症病人过断桥

    8月7日10时许,后坪镇卫生院收治了一位来自车峰坪村的患者,患者黄兴发77岁,初步诊断为脑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死亡。卫生院没有实施脑部手术的条件,医生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把患者转到县医院救治。

    由于山洪冲断了后坪镇到县城的必经之路——牌坊湾大桥,只有一处河堤需要架梯子才能爬上断桥,然后通往对岸。面对群众的危难,我们民警没有选择的余地,于是拟定出一个“两头接应”的应急方案:后坪镇卫生院将病人送到牌坊湾桥南,县医院派车到牌坊湾桥北等候,中间的这段生命线由民警和消防官兵护送病人走过。

    12时许,运送病人的车辆赶到牌坊湾断桥南。大家用绳子把担架牢牢地固定在自己的身上,抬着病人踏上了河堤。一边是湍急的河水,一边是一人多高的边沟,我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短短的100多米路居然走了10分钟。来到断桥下,大家再次固定绳子后,将绳子一头递到守候在桥上的民警手中,然后,断桥上的民警缓缓地拉起担架,下面的民警用肩膀和双手稳稳地往上托,一点一点地将病人举上了断桥,送上救护车。最终,病人因抢救及时脱离了危险。

    那“一分钟”让我迷醉至今

    口述:王华(西安铁路公安处宝鸡乘警支队乘警)

    整理:梁昭

    20年前,我还是刚出校门的20岁出头的青涩小伙儿,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我萌生了强烈的从警愿望。

    那是一个清晨,我正在一列火车的车厢里静静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风景。突然,离我不远的座位处传来打架的声音,我站起来一看,原来是两个无赖在讹诈一名农村青年,两个无赖一边扇青年耳光一边让他赔钱。看到有几个旅客围过来,一个无赖恶狠狠地吼道:“滚!找打呢?”我也是被骂的几个旅客之一,尽管内心非常气愤,但胆气不足。默默退回座位后,那个农村青年不时传来的哭腔让我十分难受,好几次都想冲过去,但始终都差一两分胆气。正在我内心纠结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一名二十七八岁、身穿黑色皮夹克和黄色警裤的清瘦男子无声地出现了,一瞬间,两个无赖狂劲全无,像突然触了电的癞皮狗一样,自动双双抱头蹲到地上。在这名清瘦男子弯腰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他腰间露出半个枪套。前后不到一分钟时间,我甚至没有听到这名便衣乘警说过一个字,两个无赖就被他一手一个拎出去了。旅客们都在热烈鼓掌,车厢里充满了扬眉吐气的气氛。

    这短短的“一分钟”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从那名清瘦的便衣乘警身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让人迷醉的震慑力和正义感,崇拜之情无以言表。我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从警愿望。神奇的是,此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招警机会竟然使我愿望成真。如今,我已是一名入警十多年的中年乘警。

    在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我时常回忆起那个让我迷醉的“一分钟”和那位至今再未谋面的便衣“师兄”。我要用时常的回忆来提醒自己不要忘掉当初那份纯净的心灵感受,不要在岁月的浸染中让指导自己前行的珍贵记忆消声褪色,不要在愿望成真后忘记当初那份重重的心灵承诺——我觉得,当愿望成真时,要懂得珍惜和坚守!

    刚当警察不久,我第一次面对3个携尖刀准备盗窃货场的吸毒人员时,尽管内心仍忐忑不安,但已没有一丝犹豫,因为我知道,勇敢已是一名警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在值乘途中,当一名旅客因突发精神病时,我第一时间冲过去,将其他旅客保护在身后,而且,面对患病旅客的谩骂和抓咬,我没有大声呵责、粗暴制伏,而是耐心安抚,用温水热饭一路照顾,直到将他交到亲人手中,因为我知道保护人民不仅需要激烈的除恶惩凶,也包括热情服务;无论是侦破大案还是为旅客寻找一个小物品,无论是面对衣着光鲜的权贵人物还是面对不拘小节的出行民工,我都全力以赴、一视同仁,维护着法律的尊严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在一次次出乘的岁月中,我经历过掌声雷动的场面,更经历过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磨炼,从中享受到了无尽的职业快乐……

    一年多劝投了五名在逃人员

    口述:姚铸(重庆市开县公安局长沙派出所警务文员)

    整理:刘椿山

    2010年8月,公安局招聘警务文员,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并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公安机关的一员。虽然不是真正的警察,但我和警察一样,同样有一颗除暴安良的心;虽然我不能像警察一样擒凶除霸,但我和警察一样,同样有一份奉献公安事业的满腔热情。

    2011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网行动”。我向所长主动请缨:“虽然我不能参加抓捕行动,但我可以做在逃人员家属的规劝工作。我当过老师,又是本地人,做起规劝工作可能要容易些。”听我这样一说,所长就答应了。

    我的第一个劝投对象唐某家住长沙镇谭银村2组,他因滥伐林木被上网追逃。到唐某家需要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路面窄且险,其中有一段还是从百米高的悬崖上穿过去的。2011年7月17日,我骑着自己的摩托车一路颠簸来到唐某家,唐妻却对我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我没有急于谈正事,主动和她拉起了家常。唐妻说到里里外外都需要自己一人操持很辛苦的时候,我趁机转移了话题,告诉她在逃人员投案自首可争取宽大处理,一定要珍惜和把握住机会,并适时递上了公安局长写给在逃人员家属的公开信……

    唐妻终于被我说动了心,表示联系到唐某后就与我联系。此后,我坚持天天跟唐妻通话联系。一个星期后,我再次骑着摩托车来到唐某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我终于通过电话和唐某本人直接对上了话。唐某说妻子将我不辞辛苦去他家做工作的事告诉了他,他很感动,愿意投案自首。2011年8月14日,唐某在妻子和我的鼓励下投案自首。

    在规劝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策略,从情感沟通、亲情感化入手,以情相劝、依法相劝、以理相劝,用真心、诚心打动在逃人员家属。自劝投唐某后,我一鼓作气,又成功劝投了因涉嫌盗窃被河南警方上网追逃的长沙镇天子村向某,因涉嫌强奸、强迫卖淫被开县公安局上网追逃的长沙镇兴农村匡某,因涉嫌盗窃被湖北警方上网追逃的长沙镇福城村唐某某,其中匡某已逃亡达4年之久。

    今年6月的一天,所长又将我找去,征求我的意见:“又有一个在逃人员的劝投工作想要你去做,但是这名在逃人员是艾滋病患者。”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与艾滋病人接触,万一自己被感染了怎么办?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随后,所长将此人的基本情况告诉了我:金华 (化名),家住长沙镇,因涉嫌盗窃于6月20日被福建警方上网追逃。7月5日,我来到金华家,做其妻子的思想工作。通过我和金华家人长达一个多月的动员,以及我同金华本人的电话沟通,8月17日,金华主动联系我,让我去接他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一年多来,我一共动员了5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成功率到目前为止是百分之百。喜欢挑战未知的我,在追逃这条路上,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先声夺人”的效果的确不同凡响

    口述:奚国范(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公安局遥观派出所社区民警)

    整理:周健 徐旻

    借着去年全局深化社区警务战略的东风,我从驻企警务室再次“跳槽”,回到了阔别两年的社区民警岗位。跟以往不同的是,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社区警务工作越来越受到了公安机关从上至下的重视,社区民警成了“宠儿”,“地位”被抬高了,理所当然,社区警务工作的“分量”也更重了。

    虽说以前也做过社区民警,但每到一个新辖区,人生地不熟的,接手后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压力。我接管的辖区是遥观镇剑湖村委和钱家居委,包括6个小区、8个自然村和120余家企业,由于拆迁安置,加上新建小区吸引很多城镇居民来此购房,所以实际的常住人口在1.3万人左右。

    如何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做得了朋友,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熟知群众的所思所盼是社区民警的基本功。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我经常放弃双休日下社区走访,确保不漏过一家居民和单位。一段时间后,尽管有收获,但还是经常会碰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的“三难”尴尬。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尽快让居民群众熟知我、接纳我,成了我要解决的第一难题。

    去年4月中旬,我收到了我家所在小区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发来的手机短信,上面有他的一番自我介绍、工作职责和联系方式,这条短信让作为小区业主的我备感亲切,我一下子来了灵感——当今所有的沟通工具中,手机是普及率最广的,我也可以这么做呀!当我把这个想法向所领导汇报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我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辖区群众手机号码。当月,以我名字命名的第一条“国范防范”短信,以自我介绍的形式通过所里定制的中国移动群发平台发了出去。此后每个月,我都坚持将社区的治安情况、安全防范提醒等信息通过短信形式群发给辖区群众。

    “先声夺人”的效果的确不同凡响,当我再次上门走访的时候,收获了许多笑脸,“三难”变成了“三好”。“你就是那个发短信的警察呀!”“前天才收到你的短信,蛮好蛮好!”“不用说,我知道你叫奚国范,国范防范嘛!”短信迅速拉近了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截至目前,我已收集辖区群众手机号码近2000个,一个手机号就是一名群众,也可能是一个家庭,或许是一个团体。他们有的已经跟我碰过面,有的可能还没见过,但不管怎样,他们碰到了什么“疑难杂症”,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经常有群众主动打电话来询问户口办理、防范措施等问题。我的短信犹如“永不消失的电波”成了辖区群众的牵挂,今年4月,我出了一趟差,就有群众打电话来问:“奚警,这个月怎么没情况呀?”定时向群众汇报,时时受群众监督,这种感觉真好,说明群众已经把我当成自己人了。

    我越来越感觉到,许多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节拍,社区警务工作更应该这样。现在有许多社区警务工作的新模式,如“传统+现代”、“脚板+网络”、“面对面+键对键”等好做法就值得借鉴。现在,我在网上也开通了个人微博,许多辖区居民成了我的粉丝,我正着手建一个名为“国范说防范”的QQ群,组织大家一起探讨辖区治安防范和共同喜欢的话题,共同建设美好社区。

    我相信我的真心必将换来警民之间的鱼水真情。

[责任编辑:庞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