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委、县政府把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作为提升执政能力、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组建机构、创新机制、完善服务,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尸案、陈年案、群访案等突出问题,实现了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至今赴京“零上访”,走出了一条依靠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路子
长子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因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共辖14个乡镇399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是长治市第一人口大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传统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全县和谐稳定大局。鉴于此,县委、县政府把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作为提升执政能力、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组建机构、创新机制、完善服务,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尸案、陈年案、群访案等突出问题,实现了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至今赴京 “零上访”,走出了一条依靠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路子。主要做法在云南普洱召开的全国创新群众工作现场会、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三个强化,构筑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三级机构·强化工作保障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制度设计,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工作中,该县不断强化领导、强化机构、强化保障,构筑了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新体系,把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村庄每个农户。
在强化组织领导方面,长子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新社会服务管理领导组,对全县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领导组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工作措施、提出工作要求、督促工作落实,在全县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强化三级机构方面,该县成立了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整合政法、信访、人社、国土、工商、住建、社会工作部等多部门合署办公,承担信访接待、联合调处、预警研判、考核评价四项工作职责,对全县的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成立了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下设综治办、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 “一办一厅一室”,专门承接和办理县中心发出的各类指令、村级各类民事代理代办事项。成立了农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民事管理委员会),由支村两委推荐、群众代表选举产生中心(委员会)成员,专门负责农村矛盾排查调处、红白理事、合同管理、建房规划等各类民事服务管理工作。针对全县村大村多实际,进一步划小服务管理单位,每30户为一个网格,将全县399个行政村划分为3500个网格,每个网格由群众推选出一名“格长”,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具体负责本网格内的服务管理事项,真正做到了村事民议、民事村办。
在强化工作保障方面,制定下发了《加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为每个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划拨3万元专项经费,为全县56名县乡专职民调员、410名农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3500名网格“格长”发放工作补贴。同时,加强硬件配备,为三级服务管理中心配备了流动调解车、电脑、摄像机、手机等服务管理装备,为14个乡镇30余个中心村配备了红白理事服务用品,保障了各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高效运转,形成了“群众自主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个建立,形成利益诉求响应新机制
·建立诉求信息收集机制·建立诉求研判预警机制·建立诉求快速处置机制
认真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本质要求。长子县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投入200多万元,研发了覆盖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了快速处置车辆和应急通讯设备,建立了主动收集、科学研判、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响应机制,真正做到了群众诉求发现于早、解决于小,化解得好,畅通了诉求渠道,保障了群众利益。
建立起了全面准确的诉求信息收集机制。在做好传统信访接待工作的基础上,该县充分利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收集全县群众诉求、信访矛盾、治安案件、安全隐患等27类123种社会信息。同时,在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设立可同时接转110、119、120、122、12315等公共服务电话的8330000政务服务热线,各乡镇设立尾号为“148”(有事拨)的公开服务电话,各行政村公开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手机号,24小时受理民意诉求,打造了群众利益诉求绿色通道。
建立起了科学灵活的诉求研判预警机制。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可对各类群众诉求作出自主研判,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红橙黄绿四色预警信号,对一般性群众诉求、在村级能够解决的亮绿灯;对较大群众诉求、需乡镇一级解决的亮黄灯;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联合解决的亮橙灯;对需要县委、县政府协调解决的亮红灯,为快速处置、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根据阶段性群众诉求信息特点,定期综合研判,及时发出预警,如在近期的中南铁路征地补偿、农村低保户确认、农村街巷硬化等阶段性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研判预警作用,使有关部门及早介入、果断处置,有效避免了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建立起了快速高效的诉求快速处置机制。对受理的群众利益诉求,全部实行快速处置、限时办结制。对一般问题,要求村级服务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解决;对村级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乡镇服务管理中心或县直单位安排专人联合调处、现场解决;对一些疑难问题,由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集中攻关,限期解决。今年以来,已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1.2万人次,办结率和回访反馈率均达到95%以上。
三个打造,搭建部门服务群众新平台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矛盾调处平台·打造应急服务平台
政府转变职能、部门服务下沉,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保证。工作中,长子县最大限度地把部门资源进行整合下沉,全力打造公共服务、矛盾调处、应急服务三大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该县依托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安排乡镇计生、民政、劳动、土地、工商、派出所工作人员和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各部门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大学生村官在大厅实行8小时坐班制,为群众提供代办户籍、营业执照、独生子女证等各类服务管理事项,实现了让干部多跑腿、使群众少跑路,方便了群众、赢得了民心。
打造矛盾调处平台。针对长子人多事多诉求也多的实际,专门加强县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矛盾调处功能,选聘公道正派、擅长调解、有社会威望的群众担任专职调解员和网格格长,随时受理处置各类民事纠纷,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就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纠纷不激化、民事不转刑。同时,在国土、人社、卫生等矛盾多发领域成立行业调解组织,在公安、法院系统建立公调、诉调对接办公室,主动与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对接,专门对涉行业调解和进入司法程序的民事纠纷、一般治安案件进行调处;强化行政调解力量,县乡领导带头接访,党员干部包案下访,形成了民间、行业、司法、行政四位一体的无缝隙矛盾调解格局。全县各类诉讼案件和治安案件在连续10年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下降,分别由2010年的1544起、786起下降为去年的1342起、624起,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打造应急服务平台。整合交警、巡警、森警、消防等基层力量,在全县交通要道路口设立了21个辐射全县的应急服务工作站,配备了连接县110指挥中心的无线指挥系统和高清监控系统,随时处置各类交通事故、治安案件、火灾险情等突发事件,形成了一般农村10分钟、偏远山区15分钟的快速反应圈,实现了399个村夜间治安管理巡逻全覆盖目标,保证了一有情况就能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的创建,使群众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快速响应,一大批社会矛盾在起始阶段就得到了有效化解,优化了政府服务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代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财政收入截至目前已超过21亿元,同比增长66.7%,增幅全市第一。
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农廉工作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去年以来,长子县获得省级以上荣誉20多个,全县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人心思进、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记者徐姗 特约记者吴帅瑜)
·宁波宁波全市将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司法局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安徽省广德县东亭乡“信息化”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海南召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
·北京政法委书记吉林: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管理的根本
·社会管理要有合作意识
·社会管理要有合作意识
·太原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协会成立
·参与创新社会管理 工会有优势可作为
·陕西安康汉滨区构建八大体系 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之人物系列社区民警刘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