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柳州市鱼峰区天马街道办事处鱼峰社区岩村路西一巷居民陈秋荣,将一盆鲜花送给社区“网格管家团”,感谢“管家团”多方调解,修通他们楼下堵塞淤积多时的排水沟。对这件事的圆满解决,鱼峰社区网络论坛的网民专门晒出山歌一首:“居民生活记心上,现场解决事一桩;和谐春风人称赞,管理创新真漂亮!”
网格管家团、就业工程、计生关爱、幸福教育、社区文化中心……鱼峰区社会管理精细化的举措异彩纷呈。“这些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的落脚点,那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鱼峰区委书记董凌说。
社区管理重人本
有一个故事足以见证鱼峰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一盘棋的网格化管理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家住鱼峰区屏山大道的独居老人覃平干因感冒发烧粒米未进。8月15日早上,覃老突然想起自家门外有一块社区网格公示牌,上面写有网格员的服务电话。他挣扎着爬起来,缓缓移步到家门口,拨通了第六网格员廖素珠的电话。很快,社区领导带领网格员赶到覃老家,给老人买来汤粉和小笼包。照顾老人吃饱后,又将他送到附近的卫生所。说起这事,覃老感激不已:“是网格服务帮我捡回了一条命。”
“以人为本”已成为鱼峰区各社区社会管理精细化的核心理念。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麒麟街道办事处元江社区组建“五色行动”志愿者服务队,红色扶老、黄色维稳、蓝色助学、绿色环保、橙色帮困,近千名“五色”志愿者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社区服务活动,社区的480名老年人得到温暖关爱,治安发案率大幅下降,24位特困人员、刑释帮教人员、戒毒人员得到结对帮扶。社区免费开办的元江学堂一办5年,一批批因父母忙于生计留守在家的孩子,学业得到辅导和提高。
公共服务贴民心
8月25日,记者在鱼峰区白莲街道办的宝莲社区见证了“雷锋超市”的一幕:社区里70岁的吕雪凤大妈家的电扇坏了,她径直搬到“雷锋超市”。正在值班的志愿者王建国很快就将电扇修好。吕大妈乐不可支:“感觉超市里的‘雷锋’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总在。”
超市,本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场所。但“雷锋超市”里没有一件出售的商品,这里只是集散公益资源、派送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接待室。“超市”注册登记的公益人士归入24个岗位,提供就业创业帮扶、老人陪护、维修保洁、医疗咨询、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居民需要什么服务,可以到这里来寻求和预约。从今年2月成立至今,“雷锋超市”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共有200多名,已有180多名求助者接受了上门服务和窗口服务,1000余名居民群众得到了“雷锋超市”的服务。
“雷锋超市”、“图书银行”、“手工乐园”、“就业之家”,鱼峰区各个社区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推出各具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贴心的民生服务。
拥有常住人口8600多人的白云社区是鱼峰区的一个老社区。在做好低保户、都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服务管理和保障工作的同时,该社区在今年4月创造性地建立起“就业之家”,与柳州市恒安劳务公司联手,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及时的就业服务,自今年4月创办以来,已有3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上岗就业。
和谐建设讲实效
“莫阿姨家的猫被毒死了,她每次见我就哭诉,讲是隔壁余伯放药毒死的,两家人天天为这件事吵架,问问社区怎么办?”今年4月23日晚,鱼峰社区管家团一位成员在社区论坛的“网格管家信箱”上发帖。
次日,社区领导和管家团成员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到莫阿姨和余伯家了解情况。原来是余伯见莫阿姨又养狗又养猫,天天放出来到处拉屎拉尿,很不卫生,“一急就放老鼠药把猫毒死了。”
“管家”们对余伯说,这件事你应该早些到社区反映,社区会去教育她,但是你不应该自行把猫毒死,给邻居造成经济损失,还让莫阿姨天天伤心。余伯很内疚,答应赔偿损失和赔礼道歉。几经调解,两位老邻居终于握手言欢。
“这些鸡毛蒜皮的矛盾你们也管?”8月26日,记者问鱼峰社区党支部书记隆惠清。“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只要是影响社区和谐的事,我们都要及时处理好。我们鱼峰区社会管理讲的是‘时效性’。”她回答道。
确保和谐建设和矛盾化解的时效性,正成为鱼峰区社会管理精细化的一种常态。8月17日,鱼峰区成立了柳州市第一家由业主自主出资40万元,政府出人力协助创办的市场综治中心——鱼峰区西江市场综治工作中心。中心办事大厅设置有工商、法院、司法劳动保障、计生等办事窗口,还专门开辟了调解室和警务室。业主要办理相关业务不必像以往那样四处奔跑,在综治中心可一次性办理完毕,简单快捷。这一创新模式意味着鱼峰区把综治工作正式推向最基层一线。“我们心里感觉很有安全感!可以‘不出门’就解决矛盾。”在市场内从事酒类批发的业主朱文恩对此举连连称道。
据了解,鱼峰区将建立10个大中型企业综治工作站,将综治工作中心功能向社会面延伸。
(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陈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