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警民亲”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2012-08-31 10:57: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老陈都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退休3年了,退休对我来说,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另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警察每一次微小的作为,都可能从此改变群众对警察的看法

作为一名警风警纪特邀监督员,相对于普通市民,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基层派出所和民警,也经常受邀参加公安机关开展的“警民亲”、“警营开放日”等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在成都市公安机关开展的以“民警交朋友、公安结亲戚”为载体的“警民亲”活动中,我亲眼看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同时有这样的感悟:警察每一次微小的作为,为群众每办一次实事,都可能从此改变群众对警察的看法。

有一次,我和政协罗委员去锦江分局莲新派出所调研。早上8点10分左右,来了一名女士,她在初办身份证时,身份证上的第一个区域代码弄错了,办证后,因为一直没有使用过身份证,所以几年过去了,她本人并不知道出了错。现在因为要办理相关出国手续,遇到了麻烦,这期间她又搬过家,不知道该找哪家派出所,跑了几处后显得很疲惫,也有怨气。

这时值班民警罗荣热情地接待了她,并着手查询相关资料。因为时间过了太久,还得通过上级相关部门来解决,罗荣就告诉这位女士:“这事你就不要跑了,事情办好了我电话通知你。”那位女士非常激动,说话的声音都变了,连说了三句“感谢!”我们当时也被这场景感染了。

还有前不久,一位年过80的退休教师在万达广场附近迷路了,当他走到锦江巡警大队门口时,看见挂有公安机关的牌子,就去收发室求助,结果保安叫他打110。正要出门的大队长刘虎看到后,问明情况,当着老人的面批评了这名保安,他说:“我们这里就是110,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给值班室打电话,安排人送他回家。”事后,不仅这位老人的家人非常感谢锦江巡警,在他家探亲的徐州亲戚也连声说道:“成都警察太好了!”就这么一件小事,感动了一个家庭,连接了两座城市。

4月20日,我和柳江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林志德一起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老人87岁,10多年前老伴就去世了,没有孩子,生活虽能自理,但一个人总是很孤独的。林警官经常去他家看望问候,摆摆“龙门阵”,问问他有没有事情需要帮忙。老人对林警官说家里没有一个钟很不方便,第二天林警官就给他买了一只挂钟。

当我们来到他家时,杨大爷又激动又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还拉着我的手说:“共产党好呀,人民警察好呀,我家是祖祖辈辈的农民,从没遇见过这么好的警察。自从我老伴走后,我就没有其他亲人了,是政府养着我,是我们柳江派出所的警察时刻关心着我,小林同志就成了我最亲的亲人……”

以上几件小事足以说明,得到过警察帮助的人一定会记得警察的好。所以,“大走访”、“警民亲”这样浇灌警民和谐之花的活动正是时代的需要,是群众的需要。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服务群众的理念根植在每一名民警的心中,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所在。

用真情实感记录朴实的警察故事

在政府的职能部门中,警察这个职业是最辛苦、最不易得到理解的。在警察看来,他们做的事情是平凡的,是琐碎的,是理所应当的;而在我看来,他们做的事是神圣的,是高尚的。在当今社会,咱们老百姓就是希望人民警察的身影随时出现在眼前,当人们需要时,他们能冲在最前面,为老百姓做些实在的事情。

我曾写过一篇报道——《一个“癌症警察”的心声》,记录了成都市郫县犀浦派出所社区民警兰寿虹的平凡事迹。这篇文章在网上发表后,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阅读量超过20万,其中有些评论非常感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播种着无限的感人事迹。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警察对癌症的恐惧,而是一颗熠熠生辉、爱民亲民的心灵,我记住了,这位感人的好警察——兰寿虹。”

后来,有一位喜欢写作的朋友对我说:他也想写警察的故事,可怎么也写不好,问我,“这是不是一门学问?”我回答他:“很简单,你首先要爱他们,这世界没有了爱,一切文字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只要带着爱走进警察的世界,你瞬间就会感到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有着永远也写不尽的警察故事。”

我写警察故事有3年时间了,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全国许多城市包括海外的网民都知道成都警察好,都知道成都有个春熙路“国优派出所”,有个“成龙在腾飞”的成龙派出所,有个老百姓最喜欢的社区民警陈翔,有支日夜巡逻在蓉城闹市区的锦江巡警队伍。这些是我最大的收获。

我热爱监督员这份工作,所以才主动参与“大走访”、“警民亲”活动,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我听到了群众最质朴的话语:“人总得有依靠,人民警察就是我们的靠山,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的保护神。”“在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我们的安居乐业都靠他们来维系,警察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而我也是受益者,不仅亲身感受到公安民警们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让退休生活过得充实愉快。

[责任编辑:庞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