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基石
——武汉“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的调查报告
社会管理不等于社区管理,但是,社区管理却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市场化给社会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社会化。较之计划经济年代,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生存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和“动”,日益成为常态。“单位人”减少,“社会人”增多;“公家店”的人减少,“私家店”的人增多……这都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武汉百步亭社区,是一个占地3.5平方公里、有12万人口的大型社区,从1995年起,由百步亭集团开发建设管理,是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商品房于一体的混合社区。居民“人多嘴杂”、身份多元,管理难度就更大了。但百步亭社区却通过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社区党建工作法,不仅有效化解了群众之间的矛盾,更在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创造了和谐向上的社区氛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题 记
“一好双强”配好社区带头人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百步亭社区建设成为全国“和谐社区”的关键。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波说:“社区12万人口,事情千头万绪,但我们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管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百步亭的经验是:社区工作,方向在党委,关键在支部,力量在党员,主体在群众。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吸纳有能力的党员参与社区工作,是打开局面的关键。
百步亭社区党委下设一个党总支,依托苑区、楼栋建立了13个党支部,580个党小组。怎么选配带头人?首先,要能从千家万户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百步亭社区要求党员入住时登记身份,建立党员联系卡。老党务工作者成了“猎头”眼中的“香饽饽”。
郭世兰原是新疆某卷烟厂党委书记,退休后决定在百步亭安家养老。社区了解到她是个“老党务”,便上门请她筹建新苑区党支部。她高票当选为温馨苑第一届党支部书记。抱着对百步亭的热情和信赖,她铆足了劲儿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爱戴。
当然,百步亭选干部,也不是“唯资历论”,而是提出了“奉献+才艺”的选拔标准,坚持“四不看四看”,即不单纯看年龄、身份、文凭、资历,看奉献精神、工作能力、群众基础、文艺才干。
干部当选之后不是“一劳永逸”的,还要继续学习提高。社区党小组长每年要参加一次轮训,党员每月要参加一次政治学习,还开办“社区大讲堂”、“社区书记论坛”,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也要登台亮相,研讨问题、交流经验。
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当得好不好,每半年还得接受群众现场质询“打分”。百步亭社区每年组织万名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述职和调查结果作为评价社区干部业绩、评选“十佳”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的重要依据。
“三位一体”增强社区战斗力
社区里没有隶属关系的部门,如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等,在服务中遇到棘手问题,往往相互推诿。谁来牵头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百步亭的回答是,只有依靠党组织。
百步亭实行区域化管理,按居委会区域设立党支部、物业服务处、业委会小组。为避免推诿扯皮,百步亭推行在社区大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方“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即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居委会主任担任“物业服务处”总监,物业服务处经理、业委会小组长担任居委会副主任,每周召开一次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处负责人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民主听证会,共同协商处理社区事务,形成“三位一体”管理体制。
今年夏天,康和苑社区居民发现,苑区景观水系有臭味,影响居民生活。党支部周例会讨论决定,挖泥换水任务由物业承担,居委会组织居民协助,业委会负责督促检查。随即,挖淤泥、清水草、注新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在百步亭,“首问责任制”得到了有效落实。居民遇到什么事,都有人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