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陕西安康汉滨区构建八大体系 创新社会管理

2012-08-30 14:05: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 

    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构建八大体系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创新模式为突破口,构建新型管理服务体系

    针对城市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差异性,分别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和“十户联保”的积极探索。在老城办大北社区,将辖区内3399户15458人,按街道、小区、楼栋、院落、单元划分三级共278个网格,由格内居民推选网格长,同时吸收辖区内包联干部、医生、教师、律师等担任网格员,共同为格内居民提供服务,将社区服务、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入网格管理之中,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安全生产、流动人口管理于一体,有效缩短了管理半径,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

    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构建群众工作体系

    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全局,把群众工作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总抓手,倾斜人力、物力,积极构建群众工作体系。健全完善了群众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区群众工作部为龙头,34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556个村级群众工作服务站为基础,2540个村民小组代办点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为群众办事和反映诉求开辟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服务日制度,使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2011年,通过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使全区信访量同比下降了50%。

    以源头治理为重点,构建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体系

    为有效防止决策前盲目仓促、决策后引发矛盾,健全完善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了责任单位、镇办和部门、区稳评小组三级评估机制,对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前严格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实行排查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全方位、全领域覆盖。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严格实行“五定三包一落实”,即:即定包案领导、定具体责任人、定责任单位、定工作方案、定化解时限;包调查、包处理、包化解;落实稳控措施。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411件,化解2319件,成功率达96%。

    以治安防控为抓手,构建公共安全体系

    为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加大了技防设施投入力度,今年新建出城治安查报站4个,在背街小巷安装“小天眼”118个,新增单位内部视频监控探头3171个,启动总投资1600万元的二期“天眼工程”建设;突出加强了村(社区)警务室和治安联防队、民兵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与城区交巡警平台和派出所警务无缝对接,密切配合,基本形成了了信息化支撑、网格化布阵、精细化管理的公共安全体系。

    以健全网络为着力点,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坚持教育为主,关怀为先,通过建立健全“五大网络”,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在学业辅导外,给他们更多生活和心灵上的关怀;建立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护网络,从思想、生活等方面关心、扶助留守儿童;建立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社区)管护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组织管理;建立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全区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库,建成留守儿童活动阵地34个,组织千名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道德建设为核心,构建公民思想道德体系

    坚持把社会道德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来抓好抓实,不断强化宣传教育、道德实践、模范带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构建社会道德体系。深入普及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广泛开展以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好事推荐、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等道德实践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未成年人养成教育,强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主题教育、文体活动、课外实践等活动为载体,使文明道德风尚入脑、入心。

    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就医、就业、上学问题,积极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工程,启动16个集镇中心社区和24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同时,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200套,累计落实廉租房3200户,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深入实施新农合制度,实行住院“一证通”和报销“直通车”,提高特大病患者补偿标准,有效防止农民家庭因病致贫;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实施职业培训计划;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扩充,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着力解决进城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有效缓解“上学难”。

    以帮扶关怀为途径,构建特殊人群管控体系

    依照统筹管理、综合施治的管理思路,整合资源力量,加强帮扶关怀,形成特殊人群管控长效机制。健全了以镇办司法所为依托,以专职工作者、协管员、志愿者三支队伍为骨干,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特殊人群管控网络;常态化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无业闲散青少年和容易肇祸肇事的精神病人等群体的集中排查行动,实现特殊人群信息动态管理,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加大财政投入,开展特殊人群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创业辅导和贴息贷款等服务,加强法制、道德、思想、政策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

(陕西安康汉滨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阮家军)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青海省级离退休老同志视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广东:探路社会管理创新
·福建南安:“创新社会管理基金”解综治难题
·创新社会管理 推动科学发展--来自株洲的调查
·创新社会管理 四川雅安芦山县法院司法确认“锁定”人民调解
·南通市司法局得名社会管理“创新控”

·南通市司法局得名社会管理“创新控”
·滨海新区公证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维护社会和谐
·邯郸:创新社会管理五个延伸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江苏省宿迁市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反邪教工作
·唐山市妇联创新社会管理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