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抢案件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可防性案件发案量连续两年降幅超过25%……近两年来,随着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湖南省衡阳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孙建国近日在衡阳市调研时,对衡阳市公安局以“百姓警务”理念为引领,实施以“警力跟着‘百姓需求’走、工作按照‘百姓意愿’干、警务围着‘百姓安全’转”为基本特征的社区警务改革给予充分肯定。
警力跟着“百姓需求”走
两年来建成社区警务室282个、农村警务室522个
就任衡阳市公安局局长之初,徐发科就饱含深情地提出:“对群众要有感情,要多做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好事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在满足群众所盼上,应该有更大决心、更多智慧、更多方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打造“百姓警务”的理念。
2010年8月6日,在“百姓警务”理念的指引下,衡阳市社区警务改革全面启动。市公安局推出机关民警下社区锻炼、重用社区民警等举措,60名市局机关民警主动下沉到社区;推动城区分局机构改革,将55名分局机关民警充实到派出所,91名巡逻警力成为社区巡逻警务的重要支撑。同时,市局出台社区民警“三不参与”制度,即不参与派出所日常值班,不参与办案,不参与非社区警务活动,确保社区民警全心全意种好“责任田”。
在完善社区警务室硬件设施的同时,衡阳市公安局还建立了优秀社区民警重点培养、优先选拔机制,优先考虑从优秀的社区民警中提拔干部,每月通报排名并评选20名“每月之星”,每年评选10名“十佳社区民警”和20名“优秀社区民警”。对提供破案线索的社区民警实行同功同奖、一案一奖。由此,“管社区靠实干、管社区有奔头”成为全体民警的共识,社区民警焕发出巨大工作热情,“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应付做”变为“认真做”,“短期做”变为“长期做”。
近两年来,按照城市“一个社区建一个社区警务室”、农村“6至8个行政村或一万人建一个农村警务室”的标准,衡阳市公安机关共建成社区警务室282个、农村警务室522个。
工作按照“百姓意愿”干
社区民警每年必须两次向社区居民代表作工作述职
在联合新村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段小虎打开电脑,进入“衡阳社区警务管理系统”,熟练地录入最新采集的相关信息。近两年来,他已采集、录入社区内5006名实有人口的信息。他说:“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大大提升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据了解,这个社区警务管理系统是衡阳市公安局与一所大学共同研发的,具备社区信息采集、社区工作管理和社区民警考核等功能。同时,该系统具备人房关联功能,切实提高了社区民警管理社区、服务群众的效能。
今年4月,在深圳工作的王女士回到家乡衡阳,替丈夫寻找失散了20多年的父亲。原来,由于父母早年离异,之后再无来往,王女士的丈夫已有20多年未见过父亲。王女士提供给警方的信息,只有一个姓名。社区民警张水兵登录社区警务管理系统,只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成功找到了老人。此后不久,久未谋面的一家人得以相聚。
在社区警务改革中,衡阳市公安局将落实“百姓意愿”的情况作为考核社区民警的重要依据。该局借鉴民调手段和办法,将社区警务工作的考核权交给群众,将社区民警的考核由“公安机关内部考”变为“社区群众说了算”。社区民警每年必须两次向社区居民代表作工作述职,现场发放群众测评表,对社区民警和社区警务工作进行测评。同时,利用警务调查平台,每年对社区民警和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电话访问,按比例抽取社区居民电话开展调查。
警务围着“百姓安全”转
“平安衡阳”向群众发布“治安防范十点”警务信息
“防范意识提高点,外出门窗锁紧点,邻里互助多一点,和谐相处多一点……”这是衡阳市公安局“平安衡阳”官方微博向群众发布的 “治安防范十点”警务信息。
为了有效地提供网上服务、接受群众投诉举报,衡阳市公安局在互联网上建立 “网上警务室”、社区民警QQ群,与群众实时沟通互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民警孙保泉最近在“网上警务室”发表的“对电信诈骗要做到两看四不要”的警情提醒,受到网民热捧。截至目前,这个“网上警务室”已有5.5万余人次访问。
居住在雁峰区巷荫岭社区的居民阳笃斌说:“我们这个社区,以前治安状况比较复杂,偷盗问题一度十分突出。社区警务改革后,社区民警每天都在社区至少10小时以上,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我家重新装修房屋,把门窗拆了下来,连续很多天都是‘夜不闭户’,家里什么东西都没丢。这要在以前,那可是想都不敢想啊!”
对于社区警务改革给群众带来的好处,蒸湘区风口社区63岁的朱有仁老人也是深有感触。他说:“我弟弟家修电视机,与人发生摩擦。打了一个电话,社区民警就来了,而且很快就把纠纷化解了。现在的社区民警,真是贴心呀!”(记者 胡立强 通讯员 朱丽娜 李钢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