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近远
形成共识,是推进工作,形成合力的重要条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成员的诉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使得形成共识比以往要困难得多。如何在多元诉求中达成共识,是我们必须面对、急需破解的现实问题。
诉求多元化,源自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综观当下,无论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在网络空间中,针对同一件事,各种不同的诉求都会出现,且各持己见,以至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已经被打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社会结构逐步形成,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社会地位不同,所持立场不同的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表达方式也有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此,制定政策,或是具体操作,都必须立足诉求多元化这个实际,尽可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到诉求多元化给工作环境、具体实施带来的变化,在照顾各个利益方的前提下,以大部分人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
在多元诉求中求得共识,应该在求同存异中实现“同舟共济”。既然诉求多元化已经成为现实,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整齐划一的赞同或是反对声,只能是各自表述,在不同的利益表达中求同存异,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要实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表态,让大家放心批评,让大家参与决策。应该认识到,一个充分吸收了大家的意见、融合了不同诉求方利益、实现了各方利益均衡、达成了共识的工作方案,虽然在制定环节会比较耗时、费力,在实施环节,一定会顺畅得多、有效得多。因为决策失误、暗箱操作等造成“后遗症”的可能性,也一定会小得多。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平等尊重各方利益,无论利益大小,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都应该尽量考虑到,照顾到,不能单纯以利益大小、公私之分来区分重要与否。
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和习惯在多元诉求中达成共识,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作为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决策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诉求多元化,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在多元化诉求中达成的共识,是真正的共识,是切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力。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当遇到刺耳声音、异议表述时,要切忌将之视为“对着干”、“找茬”,而应该将其视为正常,以平常心待之。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倾听不同的表达。应该把决策的过程,作为一个组织协调各利益相关方表达各自诉求,充分吸纳各种合理建议,防范可能风险的过程。若是仍然墨守成规,刻意追求表面上的“高度一致”,却无视或是有意忽略不同诉求,尽管得到一时的“耳根清净”,却会给工作实施埋下隐患,其危害性相比利益诉求的吵吵闹闹,怕是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