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执法监督

北京法院审判监控全环节数字化

2012-08-29 14:45: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实时检视每个法院每名法官每起案件断案水平高低全由数据说话

北京法院审判监控全环节数字化

打开内部办公网络,凡是审判工作中的漏洞,系统自动警示;登录信息平台,每名法官、每起案件的详细信息一目了然;每个月,依托信息平台统计分析的《审判质量考核评析》按时摆上各级法院领导的办公桌……这些只不过是北京法院应用信息化提升执法规范化的一小部分。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索宏刚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北京法院依托信息化全面监控审判环节,突破了传统审判管理“看不见”、“摸不着”、“管不到”的工作难点。在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31项指标中,北京法院有27项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一审案件陪审率达69.31%,超过了全国法院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

审判质量好坏数据说话

不久前,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手持最新的《审判质量考核评析》,向全院党组成员汇报了今年前7个月该院的审判质量综合评价情况。

考核结果显示,通州法院近期审判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比较靠前,但改判发回重审率指标排名并不理想。院长黄宝跃当即要求,深入分析排名落后的原因,加强案件评查、找准问题。

这份《审判质量考核评析》就出自北京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市各级法院发现和克服审判管理短板的“风向标”。

北京高院审管办主任袁远告诉记者,高院审管办担负着信息收集、问题研判、决策建议参考、流程监控、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制定等10项职责,相当于法院系统的“参谋部”,而其背后强大的“智力支持”便是信息化技术。

据了解,信息化平台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还实现了网上流程监督、网上审限控制、网上质量评估、网上数据公示,将审判管理从以往的事后监督变为如今的过程监督和科学考核。北京法院依托信息平台建立起了对各级法院、各审判口、各法官的横向分类考核以及对各法院、法院对各审判庭、审判庭对法官的纵向分层考核,全市各级法院、各审判部门、全体法官都能对审判质量状况、排名一目了然。

“信息球”提升管理精度

陈晓东是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每天一上班打开内部办公网络已经成为习惯。

“××诉讼保全案还有30天就要期满”,看到系统亮灯提示的这条信息,陈晓东马上提醒承办法官注意保全期限。

对陈晓东发出警示的,正是北京高院按照最高法“天平工程”设计目标,先期探索的“信息球”立体运行模式。

北京高院信息技术处处长王岚生介绍说,“信息球”目前已经将北京三级法院、418个审判业务庭、6135名法官和工作人员、400余万案件数据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整合了司法审判、队伍管理、共享资源3大类数据,实现了对全市法院每个服务窗口、每个审判法庭的实时检视,对每名审判人员、每起案件的动态管理。

记者在该系统内看到,北京三级法院的审判质量指数分析实时更新,且信息已经细化到了全市法院任何一名法官和任何一起案件。

随意在系统内点开西城法院民一庭法官张路(化名)的个人信息,页面内包含个人简历、工作业绩、调研成果、教育培训、札记总结等多项内容,其近年以来受理案件总量、新收案和旧存案件量、已结案件数量等所有审判动态一目了然。

王岚生告诉记者,“信息球”整合了以往10年的信息化成果,积累了海量数据,并通过优化案件流程、细化管理节点,落实了管理制度,提升了管理精度,从而保证了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全部环节的有效监控。

数字法庭开启便民诉讼

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罗某扒窃案的庭审现场,被告人并未现身,法官与罗某之间的交流全部通过现场的大屏幕完成。

据东城法院刑一庭庭长佟永英介绍,刑法修正案(八)将公交扒窃类案入罪后,此类案件数量激增,而法院与看守所间路途较远,往返押送不仅耗费时间和人力,风险也不容小觑。数字法庭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押解压力,也降低了被告人脱逃的风险。

据了解,目前,数字法庭技术已经在北京全市法院普遍应用。其中,北京高院、各中院的数字法庭已经与全市23个法院、60个派出法庭相连,无论是居住在山区的当事人,还是身在异地的证人,都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参与诉讼。此外,北京法院还与北京的监狱、看守所合作,利用远程视频审理减刑、假释等刑事案件。今年1月至7月,北京法院利用这种方式已经审理各类案件260多件。

据北京高院信息技术处副处长佘贵清介绍,北京法院数字法庭具备举证示证、记录庭审过程、裁判文书送达、远程观摩庭审和庭审信息共享等多项功能,庭审中需要提供的任何证据,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举证质证,庭审笔录也可以同步打印、当场签字。数字法庭不仅保证了庭审的公正和高效,也保证当事人可以打一场“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记者 李松 黄洁)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