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吉林日报:形成新机制 促进新发展

2012-08-28 16:12:5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丁 彬

    省十次党代会指出,要高标准启动新一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工程”。所谓高标准,就是要沿着2009年以来实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三项工程”的方向,顺应群众需要,用更大的力度做出调整和落实,以期待达到更好成效。规律表明农村党建的成效,最为关键的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机制上的深层次改变,这才会给农村发展乃至深远变化带来希望。在启动新一轮“三项工程”之际,对上一轮在这一方向上的成效进行分析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机制初步建成

    “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内容,“三项工程”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省改进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有利于转变工作方式与机制。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各市州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创新具有各自特色的党建模式,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创新完善村级组织“l带X”运行模式,初步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组织为链条、流动党员、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体系,不断扩大党在农村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全省“项目支书”计划,形成了带头人的引领机制。省里下发了在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项目支书”的意见,鼓励扶持村书记带头领办创办致富项目、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项目。到去年底,全省有致富项目的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元,并且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的“项目支书”已达7686人,占总数的83.5%;“项目支书”共联合1.4万多名党员干部共同创办致富项目,帮助3.1万多名农民创办致富项目,带动24万余名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拉动这部分农民年均增收近1.2万元。

    全省推进党员创业工程,建立了党员带富机制。新时期,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在于带领群众致富,这是三项工程传达给党员的第一信号。“三项工程”实施3年来,省、市、县各级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各种难题,大力扶持农村党员创业致富,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培养党员创业示范户、建设党员创业示范区、组建党员创业联合体等形式,鼓励扶持农村党员引领群众创业致富,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方式与机制日益成熟

    抓住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改变农村党组织活动方式与工作机制的重头戏。“三项工程”在这个方向取得了卓越成效。

    乡村基层干部选优配强机制。打破地域、身份和职业界限,采取跨村任职、县乡机关干部下派挂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多种办法,选派各方面优秀人才充实村干部队伍,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研究制定了大学生村官选聘管理办法,选聘了1557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469名担任村“两委”成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升。抓好六个规范,推进八项创新,做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

    基层干部工作动力机制。制定工作意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完善关怀制度,为村干部办理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解决生活保障待遇,组织2万多名村干部进行体检;建立优秀干部成长机制,加大了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的空间,制定村干部定向考取公务员制度、优秀村书记享受副乡级工资标准等制度。

    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机制。对乡村书记的培训业已常态,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贴近和适应农村需要。全省投入l亿多元,开展“万名村干部培训班”、乡镇党委书记专题培训班、基层干部党员培训班。并在省内高等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筛选确定了12个省级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为增强乡村干部实践本领搭建平台。组织1100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497名村干部,通过参加全国统一成人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突出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乡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

    党组织的民主工作方式与机制取得新的进步

    “三项工程”采取有效方法,健全工作制度,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形成了党组织相对完整的民主工作方式与机制。

    全省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完善了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村级民主自治,主要是一事一议的工作模式,但实践中不是得不到议就是根本议不成。“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在全省广泛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3年来,累计对6.1万多项村级事务进行表决,其中通过5.7万多项,否决4265项,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群众表达意愿参与决策的制度机制。

    全省细化党建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基层组织评价与发展机制。建立了县(市、区)党委书记、乡镇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每年开展一次,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述职汇报、组织评议、综合评价,规范各级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机制,使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意识切实提高。通过对村书记的组织管理,提升村书记的管理规范与力度,我省实行组织部直接管理村党组织书记的办法,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管理。目前,全省有22个县(市、区)实行村书记上划由县(市、区)组织部门管理,23个县(市、区)实行村书记由县(市、区)组织部门备案管理,避免了各地对村书记管理的无序与随意性。

    全省开展了建制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工作,形成了对村党组织工作质量的评价模式。从群众需要、本地发展实际等客观条件出发,围绕村党组织书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村党组织的工作制度、村集体经济与活动场所建设、村党组织工作机制5个方面,细节量化,作为评价村党组织工作的指标。并依此对村党组织进行评价,极大地鼓励了先进村,激励了落后村,形成了有工作方向,有工作动力,不断努力由落后向先进向标兵努力的势头。

[责任编辑:庞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