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努力为子孙多留一片蓝天一汪清水
谈“触网”感受网络是了解时代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渠道,可以说,网络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声音,是社会民生的直接反映。通过网络,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一些最前沿的政策动态和最新鲜的社会热点问题。只要有时间,我就要上网了解情况,特别是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这已经成为了我的工作常态和生活习惯。——张庆军
晨报讯“新合肥孕育希望,大合肥商机无限。”当记者问到市长将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推介合肥,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给出了上述答案。
8月27日,《江淮晨报》全新改版前一天,张庆军市长接受晨报记者专访,畅谈行政区划调整一年来,“新合肥”、“大合肥”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未来,它将以什么样的面貌惊艳世界。
新成员融入加速从“对接”到“连心”的转变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新成员巢湖市和庐江县加入合肥大家庭,一年过去了,巢湖市和庐江县有了哪些新变化?
您或许还不知道,在部分指标的排行榜上,它们已经拿下了第一的宝座:今年上半年,巢湖市实现财政收入增长114%,高于全市1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全省第一;庐江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1%,高于全市65.2个百分点,居全市、全省第一。
而让市长感触颇深的,还在于“心”的融入,“我们深切感到,巢湖、庐江两地的广大干部群众已经深度融入了合肥大家庭,能够自觉地将自身发展置于全市大局来谋划,以主人公的姿态投身全市的经济社会建设。”
围绕等高对接和无缝并轨,两市县优先推进观念的对接和思想的融合,组织干部集中赴肥考察学习、培训轮训、挂职任职锻炼,开展“大交流、大培训、大讨论”,加速从“对接”向“连心”的转变。
璀璨明珠开发努力为子孙多留一片蓝天一汪清水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800里烟波浩渺的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合肥由滨湖时代华丽转身为环湖时代。
“对于合肥而言,做好巢湖的综合治理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责无旁贷。”这是市长张庆军对巢湖未来做出的庄重承诺。
谈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张庆军动情地说:“合肥将努力为子孙多留一片蓝天、一汪清水,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社会管理合肥要找到“钥匙”探索“新路”
“社会管理”是个大概念,它关乎城市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百姓的幸福生活。到合肥任职以来,“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为市长张庆军的“必修课”,也是他为合肥市干部出的“大考题”。
“随着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问题自然而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这既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张庆军说,未来的发展,合肥一旦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这个问题上找到了“钥匙”,探索出新路,就会在全国的发展中争取领先地位。本报记者刘淑
A
声音:生态保护、城乡空间、文化旅游、市政交通等与每个市民密切相关,也恰恰是即将问世的新的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方案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谈空间规划
描绘合肥
壮美蓝图
晨报记者:合肥的大城规划即将出炉,这个规划的编制具有哪些特点?
张庆军:区划调整后,无论是地域面积、人口规模,还是文化旅游、矿产资源等方面,合肥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得到了很大提升。
为在1.1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共绘共建美好合肥,我们对城市空间发展规划进行重新研究和国际招标,目前正在对选定的5个方案进行整合。
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想必将引领我们拉开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新框架。
同时,环巢湖生态保护及旅游发展规划、半汤和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两个重大规划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新一轮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在理念思路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新跨越、进十强”的奋斗目标相结合;二是和“三步走”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三是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相结合。
在这个前提下,通过高站位来规划和谋划未来发展,拉高发展标杆,是合肥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本。
这次规划以城市空间拓展和环巢湖生态保护并举为目的,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弘扬城市文化为价值导向,以依托国家宏观战略,面向长江流域,突出国际化水平为特征。
可以说,新一轮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规划的编制组是高规格、高水平、高层次的。在编制过程中,还发动了全市人民参与讨论,使规划充分反映群众智慧。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战略规划才能切实际、出水平、有高度、易实施。
B
声音: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弥合科技成果由研发到转化的缺失环节,突出把科技成果向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延伸。
谈科技创新
未来打造
“东方硅谷”
晨报记者:合肥与中科大合作成立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拿出什么样的成果?
张庆军:当前,研发与应用之间相脱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原因有很多,如投入多、风险大、缺乏转化环节、评价机制错位、科研与市场脱节,等等,难以形成合力突破“死亡之谷”。
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弥合科技成果由研发到转化的缺失环节,突出把科技成果向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延伸,实现科技与教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与金融投资“四个融合”。
安徽省与中科院、合肥市与中科大四方决定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目的是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中科大雄厚的教育优势,积极谋划建设“中科智城”创新品牌,着力打造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东方硅谷”。
在人才方面,将引进培养和集聚高端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工程硕士和博士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到2020年,积聚各类工程硕士、工程博士5000人左右,面向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跨国企业研发机构,柔性引进200名左右百人、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形成全球开放、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基地。
在成果方面,目前初步确定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量子信息等5大发展重点领域。到2020年,形成人才、技术、产业、金融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孵化模式,力争孵化企业超过500家,育成高技术企业不少于200家,10家左右企业上市,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
C
声音:未来的发展,合肥一旦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这个问题上找到了“钥匙”,探索出新路,就会在全国的发展中争取领先地位。
谈未来发展
公共服务和
社会管理探新路
晨报记者:您曾提到,合肥的干部要对社会管理创新多加思考,这也将是合肥下一个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合肥将做哪些准备工作?
张庆军:来肥工作后,我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社会管理创新问题。
我想,随着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问题自然而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这既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种资源和财富。
今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制定了“十二五”社会管理工作规划。在原有23个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实际,形成了社会管理基础、民生保障建设、实有人口服务、公共安全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社会管理保障等六大工程共46个具体项目,基本囊括了社会管理各方面内容。下一步,合肥市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
从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百姓关切的问题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具有合肥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力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流动人口居住证改革、人口信息平台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街居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更大的力度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做到“四个”纳入:将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纳入社会管理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四表”制度:制定“时间表”、“推进表”、“跟进表”、“督查表”,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规定完成时限,强化具体措施,严格奖惩标准,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深入。
D
声音:未来一个时期,是巢湖市、庐江县全面实现“两年大变样”、“三年大变样”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两市县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谈巢湖庐江
迎来发展
黄金机遇期
晨报记者:区划调整一周年,巢湖市和庐江县有了哪些新变化?接下来,巢湖和庐江还将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张庆军: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巢湖、庐江两地坚持融合发展、等高对接,为实现“两年大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的巢湖、庐江将在多方面进行提升。
项目建设上有新提升。没有项目作为支撑,特别是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带动,加快赶超步伐只会是一句空话。巢湖、庐江将突出抓好巢湖华能电厂二期、马合钢钒资源综合利用、庐江泥河铁矿采选一期、沙溪铜矿、庐铜铁路、汤池土地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同时再争取集中开工一批项目。要突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文章,大招商、招大商,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尽快形成一批百亿元级特色产业。
在统筹规划上有新提升。围绕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定位要求,以“十大工程”、美好乡村建设、农村“三网改造”等为抓手,统筹推进巢湖、庐江的规划建设。
在生态保护上有新提升。巢湖、庐江风光秀美、资源丰富,特别是800里巢湖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是我们肩负的艰巨责任。
在深化改革上有新提升。继续以先发地区为标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开发园区、投融资体制、农村金融等各项改革,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在民生改善上有新提升。对于巢湖和庐江而言,一方面,及时兑现市里调整提高的最新标准,让百姓“足额”享受政策;一方面,可以自己再行提高各类保障标准,让百姓“更多”享受政策。
E
声音:我经常强调一个观点,巢湖开发利用的程度,取决于生态保护的程度。保护得当、开发有序,就会转化成财富和生产力,否则,就会成为制约发展的包袱。
谈巢湖治理
坚持保护
和开发并举
晨报记者:区划调整之后,800里巢湖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巢湖成为合肥内湖之后,您会经常到湖边看看吗?
张庆军:区划调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将环巢湖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存荣书记高度重视,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亲自部署指导,推进工作落实。
就我个人而言,我也特别喜欢和看好“巢湖”这颗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多次环湖实地调研考察,每次都会看到新变化,都有新感受。
不久的将来,徜徉在环湖旅游观光大道上,“车行山水间、人在画中走”的美妙感觉定会让人流连忘返。
晨报记者:合肥要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为城市新名片,合肥打算在巢湖保护与开发方面,做哪些文章?
张庆军:以大规划为引领。我们面向国际招标,高站位谋划城市空间新格局,对城市定位、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等进行多角度研究,为环巢湖流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环巢湖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要在这个大规划的引领下,稳步有序实施。
以大项目为抓手。合肥大力推进环巢湖道路桥梁、防洪、通江航道、兆西河整治、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带、入湖口截污、旅游开发等“八大工程”,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投入400多亿元,实施78个重大项目。
以大联动为关键。实现环巢湖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优先联动城区和镇区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环巢湖周边集镇和功能区,努力为环巢湖综合治理与开发构筑各具特色的保护屏障。重点建设长临河、中庙等10个环湖城镇,一般控制在3万人左右,其中长临河作为滨湖新区的延伸,可适当扩大。
·安徽合肥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安徽省深化"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工作会在合肥举行
·合肥:更多“真金白银”普惠百姓 保障民生
·合肥:打造平安之城 构筑投资高地
·“爱心储蓄银行”:合肥锦绣社区里的草根慈善
·合肥奔上重民生的康庄大道
·合肥奔上重民生的康庄大道
·合肥日报:鼓励民间投资须防“政策空转”
·合肥日报:准确把握“四个必须”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
·合肥日报:在作风建设中保持党的纯洁性
·合肥日报:创新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
·合肥日报:忠诚是保持纯洁性的第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