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合肥要找到“钥匙”探索“新路”
“社会管理”是个大概念,它关乎城市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百姓的幸福生活。到合肥任职以来,“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为市长张庆军的“必修课”,也是他为合肥市干部出的“大考题”。
“随着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问题自然而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这既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张庆军说,未来的发展,合肥一旦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这个问题上找到了“钥匙”,探索出新路,就会在全国的发展中争取领先地位。本报记者刘淑
A
声音:生态保护、城乡空间、文化旅游、市政交通等与每个市民密切相关,也恰恰是即将问世的新的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方案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谈空间规划
描绘合肥
壮美蓝图
晨报记者:合肥的大城规划即将出炉,这个规划的编制具有哪些特点?
张庆军:区划调整后,无论是地域面积、人口规模,还是文化旅游、矿产资源等方面,合肥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得到了很大提升。
为在1.1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共绘共建美好合肥,我们对城市空间发展规划进行重新研究和国际招标,目前正在对选定的5个方案进行整合。
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想必将引领我们拉开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新框架。
同时,环巢湖生态保护及旅游发展规划、半汤和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两个重大规划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新一轮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在理念思路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新跨越、进十强”的奋斗目标相结合;二是和“三步走”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三是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相结合。
在这个前提下,通过高站位来规划和谋划未来发展,拉高发展标杆,是合肥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本。
这次规划以城市空间拓展和环巢湖生态保护并举为目的,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弘扬城市文化为价值导向,以依托国家宏观战略,面向长江流域,突出国际化水平为特征。
可以说,新一轮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规划的编制组是高规格、高水平、高层次的。在编制过程中,还发动了全市人民参与讨论,使规划充分反映群众智慧。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战略规划才能切实际、出水平、有高度、易实施。
B
声音: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弥合科技成果由研发到转化的缺失环节,突出把科技成果向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延伸。
谈科技创新
未来打造
“东方硅谷”
晨报记者:合肥与中科大合作成立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拿出什么样的成果?
张庆军:当前,研发与应用之间相脱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原因有很多,如投入多、风险大、缺乏转化环节、评价机制错位、科研与市场脱节,等等,难以形成合力突破“死亡之谷”。
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弥合科技成果由研发到转化的缺失环节,突出把科技成果向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延伸,实现科技与教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与金融投资“四个融合”。
安徽省与中科院、合肥市与中科大四方决定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目的是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中科大雄厚的教育优势,积极谋划建设“中科智城”创新品牌,着力打造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东方硅谷”。
在人才方面,将引进培养和集聚高端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工程硕士和博士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到2020年,积聚各类工程硕士、工程博士5000人左右,面向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跨国企业研发机构,柔性引进200名左右百人、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形成全球开放、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基地。
在成果方面,目前初步确定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量子信息等5大发展重点领域。到2020年,形成人才、技术、产业、金融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孵化模式,力争孵化企业超过500家,育成高技术企业不少于200家,10家左右企业上市,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
C
声音:未来的发展,合肥一旦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这个问题上找到了“钥匙”,探索出新路,就会在全国的发展中争取领先地位。
谈未来发展
公共服务和
社会管理探新路
晨报记者:您曾提到,合肥的干部要对社会管理创新多加思考,这也将是合肥下一个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合肥将做哪些准备工作?
张庆军:来肥工作后,我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社会管理创新问题。
我想,随着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问题自然而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这既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种资源和财富。
今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制定了“十二五”社会管理工作规划。在原有23个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实际,形成了社会管理基础、民生保障建设、实有人口服务、公共安全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社会管理保障等六大工程共46个具体项目,基本囊括了社会管理各方面内容。下一步,合肥市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
从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百姓关切的问题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具有合肥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力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流动人口居住证改革、人口信息平台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街居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更大的力度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做到“四个”纳入:将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纳入社会管理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四表”制度:制定“时间表”、“推进表”、“跟进表”、“督查表”,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规定完成时限,强化具体措施,严格奖惩标准,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深入。
·安徽合肥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安徽省深化"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工作会在合肥举行
·合肥:更多“真金白银”普惠百姓 保障民生
·合肥:打造平安之城 构筑投资高地
·“爱心储蓄银行”:合肥锦绣社区里的草根慈善
·合肥奔上重民生的康庄大道
·合肥奔上重民生的康庄大道
·合肥日报:鼓励民间投资须防“政策空转”
·合肥日报:准确把握“四个必须”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
·合肥日报:在作风建设中保持党的纯洁性
·合肥日报:创新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
·合肥日报:忠诚是保持纯洁性的第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