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实力参与市场竞争”
创建各种社会组织并不是最终目的,早在2008年,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共青团广州市委与海珠区政府就开始了独特的“青年地带”模式探索。
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试点,海珠区政府委托团海珠区委开展“青年地带”社工站的建设。于是,首次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理念的探索开始了,团海珠区委以招投标的形式,引入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专业化的青少年社工服务。
这一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广州市海珠区政府作为服务的购买方,对社工站点房租、专业社工薪酬和办公行政成本等提供财政资金。共青团海珠区委作为项目的承接方,负责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的流程及项目的组织管理,同时作为评估机构,设立系统的质量指标体系,定期检查和监督。
而最早承接这项政府购买服务的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作为国内首批社工机构,也伴随着“青年地带”这一项目经历了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过程。
启创社工主任张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启创由香港资深社会工作人士、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创始人罗观翠教授创设,从一开始就借鉴香港开展青少年服务的经验和社工机构的运作经验,“启创要求社工一定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有800小时实习的经验。同时,有一名在香港从事二十多年社工工作、曾获得香港优秀社工称号的人士对‘青年地带’进行督导,整体把关服务质量。”
四年中,广州市、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870.6万元,“青年地带”社工站开展社区活动7210场,服务人次186362。中山大学对“青年地带”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青少年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85分。
四年里,张伟由一名普通社工成长为社工主任,启创也从一家机构发展成有6家独立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及社会团体。而“青年地带”项目不仅存活了下来,从最早设立的5个社工站(简称“三街五站”)进一步扩展,到2010年6月,扩展了江南中街等3个新站点,引入广州市北斗星社工服务中心等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其中。
2012年,在共青团广东省委的协调下,广州市民政局每年拿出200万元、海珠区政府每年拿出400万元,在海珠区18条街道全面铺开“青年地带”社工站建设,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中名副其实的“探路者”。
在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竞争中,也有学者担心,作为半官方的社会组织,他们能优先拿到资源,对整个慈善环境来讲,并不公平。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郭巍青教授曾指出,工青妇组织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改革上是进步的,值得肯定,但在实际操作上也要防止走向过多占有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过,“青年地带”模式的成功也为团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即团组织作为服务购买方和服务提供方中间的承接方,接受委托、进行购买、对服务进行监督评估和反馈。而这一模式也被广东省共青团寄予期望,希望能以制度化方式确定下来,授权团组织集中承接政府在青少年社会领域转移的职能项目,再“分包”给青年社会组织,从而实现两个目的:既能发挥团组织的枢纽作用,又能推动青年社会组织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
“如果以一个助学活动为例,在过去都是由我们自己筹集资金和推进,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是一个资金筹集者,然后分包给社会组织,让他们执行得更好、更加专业。”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举例说,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广州李森的启智志愿者服务队发展很庞大,有几万人参与。在团省委的协助下,启智志愿者服务队注册成立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到了广州天河南街道三年600万元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我们给他找到一个阵地,一个固定发展的平台,可以让它们发展得更好。”
税收问题困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社会组织扎根基层,掌握社会动态,能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社会的需求,在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和协调等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工青妇可以把相关的社会组织召集起来,共同探讨加强自律的办法,或者联合起来就政府有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汪洋认为,原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青妇组织的影响力,而具体的方式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对于此次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实验区的中山市来说,扩大团组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创新途径是建设青年社区学院和社会企业。
青年社区学院是中山团市委的独创,中山市黄圃镇团委书记梁少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报名情况大大好于预期,第一期课程吸引了110名学员。在她看来,青年社区学院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改变了过去一些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真正吸引了不少青年,重新构建了一个青年的公共生活空间。
中山市共青团学校部部长李昀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另一个颇具创新意义的探索则是推动建设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是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以扶持弱势群体,促进社区发展,能解决当前许多社会组织经费缺乏,单靠政府购买服务的生存发展困境。早在2007年,中山市就建立了“慈善爱心店”,但据媒体报道,也曾出现过经营不善的情况。李昀蔚表示,目前中山正在积极推动慈善爱心店专业化、规模化,还将借鉴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模式,尝试向外来务工青年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而对于共青团广东省委来说,从省一级层面看,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通过最大限度聚合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包括阵地、资金、骨干培训、活动项目等予以支持和联系,建立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实现共青团的影响最大化,进而在社会领域青年中传递声音。
不过,也有问题亟待破解。在关爱桂城创益中心,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主任黄智辉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于社会组织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税收问题。
“现在很多社会组织反映最多的一个诉求就是关于社会组织的税收问题。”曾颖如以“青年地带”项目举例,这一项目在去年的征税额达到了50多万元。
曾颖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对此进行过认真调研,并曾当面和汪洋书记交流过这一问题。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如果一个社会组织在成立三年之后,被评估获得免税资格,在接受赞助的时候可以免税。但在成立的头三年内就必须要交5.5%的营业税,如果年终账上还有剩余资金,还必须交所得税。另一个必须征税的是与“政府购买服务”有关的项目,无论是否具有免税资质的社会组织,一律都不能免税。
“在香港,公益的、非营利性的组织是免税的,而我们没有对于社会组织征税的相关办法,完全当做企业来对待。”曾颖如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记者/闵杰 申欣旺 文/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