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天地宽
吉林市公安局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纪实
李德彦 记者 赵联洗
吉林市公安局把基层派出所建设置于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重要位置,采取多项创新性措施,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强实有人口管理与服务,强化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注重建立制度监督机制,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强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今年1月至7月,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6%,命案发生起数降至30年来最低值。多年形成的涉警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8%,新的涉警信访案件很少发生,全市信访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安全感满意度和对公安工作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初步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吉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黎海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公安派出所是集管理、防范、服务、打击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战斗实体,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只有把派出所建设好,才能为全部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初,他们从机关各部、处、支队等单位,精简整合360名警力,全部充实到派出所;明确今后新录警人员全部进入派出所,市、区两级机关原则上只出不进。目前,市区户籍派出所警力全部达到分局总警力的52%,外县(市)户籍派出所警力全部达到县(市)局总警力的40%以上。市区派出所建立了符合实战要求的治安民警队、社区民警队和综合组的“二队一组”框架,为开展新型警务模式奠定了基础。社区民警不承担破案、打处指标,主要承担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和维护治安秩序等职责任务,受到社区组织和群众的欢迎。
提高派出所所长和社区民警职级待遇。吉林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公安局长全部由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的基础上,又强力推进派出所长和社区民警进班子工程,全市149名派出所所长全部兼任街道(乡镇)党委委员、政府副职领导,423名社区民警通过公推直选方式进入城乡社区领导班子,为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治安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大典型培树力度,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基层派出所工作上水平。吉林市公安局把典型培树纳入局党组重要工作日程。丰满分局旺起派出所民警辛德臣、龙潭分局新安派出所民警孙靖峰、舒兰市吉舒派出所社区民警申福实的警务室,成为全省首批以民警姓名命名的警务室。船营分局北京路派出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和桦甸市永吉街派出所民警刘刚创新群众工作载体经验,通过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服务强化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公安机关怎样开展对实有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面对新的课题,吉林市公安局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吉林市公安派出所开展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际地址“三实”全覆盖信息采集会战,全面采集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和其他各类人口及房屋信息,特别是出租房屋信息,录入警用综合信息平台和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实有人口与实有房屋双向互联、人房对应。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信息采集率、合格率、应用率均达95%以上。2012年上半年,吉林市昌邑公安分局新地号派出所通过辖区警用综合信息平台成功抓获了3名外省籍逃犯,协助群众查找到8名流浪失踪人员,受到群众高度赞誉。
为提高派出所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吉林市公安局为每个派出所增加1名科技副所长职数。派出所民警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社情动态、基层矛盾纠纷、行业单位等信息,及时进行滚动采集、核实和录入工作。落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终身责任制,确保基础信息准确、完整、鲜活,为社会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基础性、源头性、广泛性信息。依托社区居委会,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城乡接合部搭建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站,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社会公共服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倾斜基层政策导向完善帮扶基层工作机制
吉林市公安局注重建立倾斜基层政策导向,建立完善帮扶基层工作机制,使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在职级、收入、奖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激发了派出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保证派出所公用经费按时足额拨付,使派出所有足够的办公、业务和办案经费。吉林市局单独列支经费,按照每年人均1.5万元标准直接划拨给派出所,专门用于基层基础工作。今年8月初,市局单独划拨经费专门采购1000辆警务自行车,配发给社区民警,方便派出所民警下社区,提高工作效率。由吉林市政府出资,为累计在派出所工作满20年和满30年的民警分别颁发银质和金质荣誉勋章,分别颁发奖金2万元和3万元。吉林市城区派出所社区民警在社区连续工作满5年和10年,并且符合条件的,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根据民警工作绩效,每月为派出所民警发放绩效奖金,使民警津贴、补贴和奖金合计达到每人每月1000元,待遇远高于机关民警。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适应当前派出所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意见》、《吉林市公安机关警务室建设标准》、《吉林市公安机关联防队员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加强市局机关对派出所工作的扶持力度,推动警力下沉,解决基层警力不足问题。黎海滨认为,尽管我们在派出所警力数量上达到了省公安厅的要求,但是基层民警工作量大、不分白天黑夜、工作超负荷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要在不打破现有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创新帮扶举措,进一步推动机关警力下沉。吉林市公安局出台了《吉林市公安局关于建立市局机关帮扶派出所工作机制的意见》,市局党组成员带头帮扶派出所,了解基层派出所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以及后勤保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市局机关帮扶工作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督促。市局机关帮扶工作组以部门为单位,将治安情况复杂的派出所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具体负责在派出所辖区内协助巡逻防范、参与派出所值班值宿、帮助派出所查办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协助派出所服务辖区内企业,支持全民创业等六项任务。
昌邑公安分局新地号派出所所长曲波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了17年。以前民警大都不愿意在派出所工作,现在是争着到派出所来,在派出所工作有奔头、有成就感。”
加强城乡治安防控开展社区“零发案”平安建设
群众看公安,主要看治安。为了打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吉林市公安局大力开展了“天网”工程、“地网”工程和“铜墙铁壁”工程建设,这些工作主要由基层派出所具体承担、落实。
完善城乡社区“天网”工程建设。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在新建居民住宅小区进出口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城市报警监控系统联网;推广安装门磁报警电话等家庭简易防盗报警器材;对辖区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在农村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富裕户安装视频监控或者报警器,推广和普及农村“平安之声”广播设施建设、“报警电铃”工程等,建立区域性治安防控网络。
开展“地网”工程建设。加强对以下岗职工和“4050”人员为主体的6000余人专职治安员队伍管理、培训,确保专职治安员队伍作用有效发挥。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组织以出租车司机、清扫员、送报员、邮递员、行业场所服务员等治安志愿者、行业治安协会和各类义务巡逻队参与治安防控,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城乡治安巡防方式,推进了平安吉林建设。
开展“铜墙铁壁”工程建设。对城区已建成的居民住宅小区或者单体住宅楼,实行全封闭管理,业主持“门禁卡”出入;农村有条件的乡镇、村屯在交通要道建立治安岗亭,每天有人轮流值班。
开展社区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创建活动。以派出所为单位,全市定期通报“零发案”社区创建情况,年终评选预防犯罪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予以重奖。
8月22日,记者来到昌邑区辽东社区,社区主任金淑华对记者说:“辽东社区是开放式管理,以前各楼栋都没有防盗门。今年社区民警入驻后,两位社区民警做了很多工作,给每栋楼都安装了防盗门。社区民警每天都在这里,组织居民开展治安防范,调解邻里纠纷,参与小区环境整治,群众有事都愿意找他们,社区民警真的成了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