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产业集聚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社会管理由“二元分割”向“一体统筹”转变,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步入了全域一体、同质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下冶镇吉祥社区靠山面水,风景优美,楼房整齐划一,配套设施功能完善。家住一楼的李娟娟对记者说,3年前,我们还住在几十公里外南岩头村的窑洞里,交通不便,连吃水都很困难。2009年,政府建设新社区,我们自己拿一部分钱,加上政府补贴的4万元,从山里搬出来,住上了吉祥社区120平方米的新房子,还有了各自的工作。
李娟娟一家的经历,是济源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真实写照。
作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济源近年来持续推进土地向大户流转、人口向镇区集中,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就业条件入手,着力消解城乡二元结构。
为解决农民“转身”的后顾之忧,济源市依托优势产业,积极建设产业集聚区,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用产业支撑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解。按照“工业出城,项目上山,节约土地,集群发展”的思路,济源市规划建设了玉川、虎岭、高新技术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目前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1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入驻企业114余家,吸纳劳动力5万余人。同时,引进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辐射带动型企业,发展社区特色旅游业,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供更多岗位。
要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和城市一样的房子、找到就业的门路,更要实现社会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覆盖。早在几年前,济源市就已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城乡户口的一元化管理和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实现了就业服务、医保、低保、养老保障的全覆盖。
随着改革的深化,济源市又出台新规,允许进城落户农民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依规继续保留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已有的惠农政策持续有效,建立完善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济补偿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带着产权、资本、资金到城镇落户。
眼下,济源市正在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地所有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并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办法,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切实保护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记者党涤寰)
·新郑经验:推进服务民生城乡一体化
·围绕城乡一体化转变乡镇职能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嘉峪关城乡一体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一站式开放式服务居民
·诸城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嘉峪关城乡一体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嘉峪关城乡一体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诸城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机制
·河南新郑:“民生为本”推进城乡一体化
·新郑社会管理民生模式:“民生为本”推进城乡一体化
·新郑市着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