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四川

戒毒父子的N种相见

2012-08-28 14:05: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7月29日一早,经过一夜的大雨,放晴后的太阳把四川成都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院子照得晃眼。戒毒人员张长青已经收拾好了简单的行李,静静地坐在宿舍的铺位上等待。

    今天是强戒所的探视日,也是张长青强戒期满的日子。前妻刘桂芬会来接他,但两人不会立即离开强戒所,因为他们的儿子张强还在强戒所。民警已经同意,让他俩一块儿见上儿子一面。

    因为吸食海洛因,父亲是第一次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吸食冰毒的儿子已经是第二次了。53岁的父亲和27岁的儿子在同一个强戒所共同待了近两年时间,演绎了几种不同的见面。

    第一种:碰面=陌路

    2010年4月,张强先来到了强戒所。8月,张长青也进来了。按照规定,父子俩被分配在了不同的大队。虽然同在一个院子里,但不同大队住宿在不同的楼层,习艺劳动在不同的车间,学习、探视的时间都是错开的,遇到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在开饭的时候,因为在一个食堂,才有可能短暂地碰个面。

    10月的一天,午饭时张长青特意坐到了靠过道的位置。分完饭菜,戒毒人员们开始前往窗口购买小炒。不一会,张强起身向窗口走去。“张强。”当儿子经过身边的时候,张长青伸手拉住了儿子的衣角。听到父亲的轻唤,张强停了一下,但随即手一挥,打掉了张长青的手,继续向窗口走去,连头都没有回一下。

    张长青望着儿子决绝而去,无奈地轻叹一声,埋下头去。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长青数次申请见张强,但均被张强拒绝。

    第二种:遥望=酸楚

    今年3月底,张强强戒期满先行离所。

    走那天,张强没有和父亲告别。民警问起张长青的时候,他一声深深的叹息:“晓得他恨我,这十几年,在外面时也没咋在一起,不见就不见吧,只要他出去在外面好生过就对了……”

    但是,张长青的这个期望很快就破灭了。仅仅一个月后,站在宿舍窗前的他,在入所教育大队新收集训戒毒人员的队伍里,又看到了张强的身影。

    张长青没有喊儿子,遥望儿子在院里进行队列训练,一种无奈的酸楚涌上心头。

    原来,张强离所后仅仅18天,就又在某旅馆被公安机关抓获正在房间里和毒友分享冰毒。彼时,甚至还没有履行解除强戒后的报到手续。

    第三种:牵手=希望

    6月,结束集训的张强分到了三大队。民警对已经“二进宫”的他多了一份关注。

    通过深入个别谈话,民警了解到——张长青在当地是属于“老超哥”(四川话,老不正经的意思)一类的人物,长年不务正业,游荡社会,打小就没怎么管过张强。沾上毒瘾后,更是顾不上他们母子了。1998年,张长青因为盗窃入狱服刑三年,服刑期间与妻子离婚。以为丈夫出来后会洗心革面,妻子又和他生活在了一起。但出狱半年后,张长青又开始吸毒,家庭依旧指望不上他。因此,张强对父亲充满了怨恨。

    从四大队民警那里,三大队大队长宋健伟了解到,儿子“二进宫”对张长青触动很大,对张强的情况既关切又无奈。在和张长青谈话后,两队民警商量,让他们父子多些接触,把淡漠的亲情再接上,让他们彼此鼓励,共同戒毒。

    6月4日,宋健伟把张长青带到了三大队,民警办公室里,父子俩坐到了一起。

    30分钟里,张长青说了很多话,但张强却埋着头一声不吭。到分别的时候,才在宋健伟的劝说下,勉强和父亲拉了一下手。张长青却很高兴,十几年了,父子这样的接触还是第一次。

    从那天起,每周民警都会安排一次机会,让他们父子一起呆上一会。在刘桂芬来探视的时候,也把父子俩安排在一块同时与她相见。

    渐渐地,父子俩在一起的时候,开始有了交谈。

    第四种:见面,先登记

    “张长青!”

    “到!”

    上午9点,已经等在宿舍大门外的张长青终于听到了民警的呼唤,赶紧提上行李随民警走了出来。

    9点半,办好手续,随民警走出戒毒所大门,刘桂芬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张队,不是说让我们再和张强见一面的嘛?”

    没有看见儿子,张长青有些疑惑地问民警张锐。

    “你现在是啥子身份了?”张锐问。

    张锐把“解除强制隔离通知书”塞到张长青手里,然后一指探视登记窗口:“想见儿子,先去登记!”

    第五种:相见=倾诉

    登记后,民警给予张长青和刘桂芬特殊照顾,将他们带到三大队办公室。刚坐下,三大队民警就带着张强走了进来。相隔两年多以后,一家三口第一次又坐到了一起。

    张长青一坐下,就急切地向儿子表态——自己已经戒掉了,出去后会先把家里的地种起来,叮嘱儿子在所里好好戒毒,父母等着他戒毒成功回家。

    听着父亲的诉说,张强不置可否,脸上挂着一丝不屑。倒是在刘桂芬说话时,张强抬头望着母亲,不时轻声回应。

    “张强,你咋好像不大愿意听你父亲讲话?”旁听的张锐忍不住问。

    一瞬间,屋里静了下来。似乎迟疑了一下,张强开口:“是啊,他还好意思说我。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今天这样,还不是和他有关系!”

    听了儿子带着怨气的话语,张长青怔了一下,瞟了一眼民警,略带一丝伤感缓缓说道:“是啊,打铁先得自身硬,我现在这样,是没法说你。我说戒掉了,你也不相信。这样,你就等到出来的时候看看我咋样吧。到那时,我肯定和你妈把家里整得巴巴适适(四川话,像样儿的意思)的。”

    第六种:如何再见

    半小时后,这场特别安排的探视结束。张强把父母送到管理区门口,民警摁开指纹锁,张强赶紧拉开门,请父母出去。

    “爸、妈再见,你们走好!”

    张长青和刘桂芬迈过门槛那一瞬,张强的眼角开始有些湿润。

    再见,会是和谁?又会是怎样的相见呢? (文中张长青、张林、刘桂芬均为化名)记者 杨傲多 通讯员 付卫东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司法部长吴英爱:提高监狱劳教戒毒工作水平
·吴爱英:开展活动努力提高监狱劳教戒毒工作水平
·安徽形成“三分四期”戒毒工作特色模式
·甘肃劳教(戒毒)系统五措施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多措并举配好配强一线警力
·贵州帮助近万名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贵州帮助近万名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实现安全稳定
·甘肃兰州禁毒“芝麻官”王生国走访戒毒康复人员
·司法部:探索创新戒毒工作方法提升戒断率
·我国4年来共强制隔离戒毒92.2万人次
·新疆戒毒协会常务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