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审旗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将全旗划分为464个服务管理网格。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能到位、职责到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形成了覆盖城乡、条块结合,具有基层特色、体现乌审特点的“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模式,使网格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和有效抓手。
全覆盖的服务网。乌审旗以苏木镇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嘎查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为依托,拓展服务职能、延伸服务领域,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站)中,着力构建村干部上镇办、镇干部下村办、工作人员进城办的“三级代办”模式,积极推行网上预审、节假日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志愿服务等特色服务,实行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代办件、退办件等六件制人性化服务模式,让老百姓从根本上实现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办难事不绕弯。与此同时,在推进群众办事便捷上,要求全旗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站)做好“两好四有”:服务态度好、办事环境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有简洁的办事流程,有贴心的服务指南,有群众的评价记录。目前,全旗建立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6个,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45个,累计为民办实事办理各类服务事项952件4000多人(次)。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全员化的责任网。网是目,责是纲。乌审旗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3+1”互助共建共融活动要求,把全旗相关部门和苏木镇领导干部及嘎查村(社区)负责人,全部下沉到全旗社会管理网格中,明确服务范围和具体职责,组建民生服务队和联合执法队,推行集中服务、上门服务、全程代理服务、契约专项服务四项服务,深入到各家各户、田间地头,及时为农牧民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服务,做到了进农户、入民心、解民困、排民忧。目前,全旗已建立民生服务队11支212人,累计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386件; 6个农牧区综合执法监督中队及农牧区交通巡查中队协调化解纠纷331起。与此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严格实行“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通报”工作制度。使每个地区和部门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做到了人与责一一对应、责与效一一挂钩,确保社会管理健康有序运行。
全触角的群众网。近年来,乌审旗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了以旗委群众工作部为龙头、苏木镇群众工作站为纽带、嘎查村群众工作室为基础、村民小组群众工作点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实现了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旗级层面上,设立群众工作部,以政法、信访、公检法司工作力量为基础,整合信访量较大的国土、建设、人社、民政等部门力量,集中办公,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在苏木镇层面上,设立群众工作站,苏木镇党委书记兼任站长,整合信访、综治、公安、司法、民政等工作力量,主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嘎查村(社区)层面上,设立群众工作室,嘎查村(社区)支书兼任室主任,依托村干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力量,了解社情民意,现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反馈预警信息,发放便民联系卡,公示领导干部接访工作日和联系方式,为群众诉求提供方便。在村民小组层面上,设立群众工作点,选择部分基层党员、村民小组组长担任信息员,及时收集、上报群众反映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各种动态信访信息,处理农牧民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小问题,确保信访问题能发现得早、化解得了、稳控得住。通过建立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使信访工作触角横纵延伸到边到底,全面构建起“小事不出嘎查村、大事不出苏木镇、矛盾问题不上交”的信访维稳工作新格局。作者: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