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洪彬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变革、理论创新为前提。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运而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共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领会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凡是科学的理论,无不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时代的问题,回应人民的呼声。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着眼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映了当代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当代发展的新趋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必将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严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社会发展还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落伍陈旧的发展观念、发展方式以及体制机制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习惯性地发挥着作用,阻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发扬勇于创新精神,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植根于实践,通往未来。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项制度,凝聚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动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开辟出的一条康庄大道,是植根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意的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既根植于中国社会,又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的制度。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密不可分,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奠定了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目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以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加快振兴,为胜利实现“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奋斗目标,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
(作者:吉林省委党校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