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式管理入心式教育让折翼少年重新飞翔
北京未管所:如入寄宿学校刑期变学期
蓝天白云下,一群身着各色球衣的男孩在草坪上踢足球;一座现代化建筑里,从初一到高三,各个班级窗明几净……如果没有铁窗和民警,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是监狱。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探访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北京唯一一所关押改造未成年犯的刑罚执行机关时,深切感受到这里执法的公开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服刑人员在上中华传统文化课
一所寄宿制学校
8月21日下午两点半,记者走进未管所一监区阅览室,12名服刑人员正在这里安静地看书。
17岁的服刑人员小孟正在看《北京与文化》,“看书让我了解外面的信息,让我内心充满希望。”他说。
“10个监区都设有阅览室,服刑人员可以定期到阅览室借阅书籍;阅览室里的书籍定期更新。”北京未管所副所长朱光华说。
针对未成年犯文化水平低、缺乏生存技能等特点,未管所变刑期为学期,实行上午上课学文化、下午劳动学技能的改造模式。
记者看到,服刑人员上课的教室与普通学校的教室无异,用的也是9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材,授课老师都是外聘的具有高中级职称的退休教师。
近5年来,这里的24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人在服刑期间修完自考大专课程,出狱后拿到了相应文凭;1人出狱后考入全日制高校。
服刑人员学习劳动技能
“针对未成年犯刑释后的就业需要,我们先后开展了计算机操作、花卉种植、缝纫等技能培训。”朱光华说,5年来,经考核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1140人次,获证率达91.5%。
小张因多次抢劫在14周岁时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未管所里,他学会了花卉种植和理发等多项技能。
“来这里前,我读书、看报都困难,现在已经没有问题了。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改造自己,获得了减刑3年的奖励。”小张希望出狱后能找一份花卉种植的工作。
朱光华表示,未管所的环境要比成人监狱相对宽松一些,只要不违法违纪违规,会有更多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的机会。伦敦奥运会期间,还组织服刑人员观看了奥运比赛。
“在这里,除了纪律严点,感觉就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这是很多服刑人员的共同感受。
服刑人员在接受心理治疗 进行沙盘游戏
一间心灵疗养院
心理调节室里,两名新入监的学员正在沙盘上摆放模型,设计未来的城市。
“我将根据他们协作过程中的状态以及沙件摆放形状,判断他们的心理状态。”未管所专职心理矫治师陈敏介绍说,未管所针对服刑人员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案,入监、出监必须进行疏导。
据了解,未成年服刑人员很多来自单亲家庭,或存在家庭暴力或从小无人照料,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目前,未管所有4名专职心理咨询民警,30多名民警具有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覆盖每个监区。
服刑人员参加五四成人仪式
在心理调节室隔壁的心理咨询室,服刑人员小王正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与专职心理咨询民警万智英面对面聊天。因为不适应,无法很好地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近段时间,小王经常主动申请来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民警谈一谈,感觉好多了。”小王说。
孝悌、修身、感恩……走进未管所监舍,记者看到,每间宿舍门上都贴着两个字。一监区监区长程燕栋介绍说,这是服刑人员给宿舍取的名字,作为激励目标。
走进干净整洁的宿舍,每名服刑人员床头都放着一个相框,多数放着家人的照片,还有一些放着明星、宠物的照片。“未成年服刑人员普遍恋家,此举是让他们感情有所寄托。”程燕栋说。
服刑人员宿舍
宿舍的桌子上放着一本本小册子,封面写着“五日五反思”。据介绍,这五日分别指的是犯罪日、刑拘日、宣判日、入监日和生日,每个服刑人员都要在这个五个日子写下自己的感触,进行反思和感恩。
翻开18岁服刑人员小殷的册子,里面这样写道:在那么多难耐的日子里,父母依然没有放弃我,我明白他们的苦,这些日子也让我明白了自由的珍贵。
一架回归的桥梁
我已经累计减刑3年了;我最近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我父母正在帮我联系学校,如果有学校愿意收我,我要出去上学……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写满了回归社会的期盼。
“我们要为孩子们架起一座回归社会的桥梁。”北京市监狱局刑罚执行处处长潘开元说,为了激励未成年服刑人员好好改造、尽快回归社会,北京市监狱局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公安局联合出台法律文件,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方面设置了更为宽松的规定。
“如果有学校愿意接受这里的孩子,我们会依法为他们办理假释,未管所已有成功的先例。”潘开元说,在获得同等奖励情况下,未成年服刑人员比成年服刑人员减刑幅度增加两个月。
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在对未成年犯进行英语口语考试
在监区走廊的墙上,记者看到挂着21个信箱,包括法律援助信箱、法院信箱、检察院信箱、责任干警约谈信箱等。
“服刑人员的诉求可以直接向管教民警提出,如果觉得当面提不方便,可以写下来放到信箱里。”朱光华说,未管所将服刑人员每天的得分、扣分情况,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申请和结果等,全部张贴在公告栏里、输入会见室外的触摸屏里,方面服刑人员和家属了解、监督。
“虽然他们是孩子,但他们的权益要得到更好的保护。”朱光华表示。(记者周斌 李松 见习记者郭文青)
·探秘北京看守所管教民警与"京城大盗"背后故事
·春天,我与服刑人员有个约定 我在监区当“管教”
·江苏常州天宁探索完善涉未成年人民事审判规范
·北京第一看守所执法规范实现多年安全无事故
·渎职受贿是否规范量刑待定
·湖南省三部门制定办法规范幼儿园收费为家长减负
·湖南省三部门制定办法规范幼儿园收费为家长减负
·科学防控保平安 执法服务更规范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规范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管理
·北京人身险不规范销售将被警示 消费者可随时查询警示记录
·公安部规范办理使用“套牌”案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