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黑龙江

"夜幕下的哈尔滨""步步惊心":9天7起地陷2死2伤

2012-08-24 14:28: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4个月内7宗地陷

    在地下空间利用走在全国前列的广州,地陷的隐忧也由来已久。

    在笔者三四年前还在广州城跑突发新闻的时候,就接触过频繁的地陷事故,从荔湾区桥中、金沙洲一带的多次塌陷,到金沙洲、夏茅、嘉禾,再到东晓南路,人们的记忆中与地陷有关的地名越来越多,而几乎每一次都与地下施工有关。

    时过境迁,地陷至今仍不时出现。

    今年6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出台的《广州市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称《方案》)显示,2011年全市共发生11起地质灾害,其中崩塌4起,地面塌陷7起,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3万元。

    房管局称,上述灾害数量已较2010年减少了86.7%,因为去年全省气候是多年少见的干旱年,降水较2010年大为减少。

    而在降水、台风较强的今年,时间刚过半,广州地面塌陷的次数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

    最近一次广受媒体关注的是7月20日5时许,广州市先烈路十九路军坟场牌坊段发生地陷,陷落形成的深坑足以容纳一台汽车。一个星期后的26日下午,海珠区珠江泳场附近的江边人行道,出现约近4平方米的地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广州在4个月内至少发生7宗地陷。这还未包括7月底,台风“韦森特”过境和多日的强降水洗礼后,广州沙太路、下塘西路、黄沙、昌岗路等多处道路出现破损,并有坑洞的疑似小型“地陷”。

    虽然上述地陷的具体原因并非完全相同,却有其共性。

    《方案》分析称,“广州全年发生地质灾害的范围、规模及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将与降水量和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对此,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吕文龙曾将城市道路塌陷的人为原因梳理成几类:路面荷载变化、施工扰动、地下管线渗漏。例如地铁隧道施工也容易造成地层扰动,大量地下水渗出,使得上部或周围疏松土层中的泥沙大量带走,逐渐形成空洞;地下设施施工经常用到的施工降水,也会打破原来的土壤平衡;一些地下管线经长久腐蚀容易形成穿孔、断裂等渗漏现象,容易造成对土基冲刷,带走周边泥沙。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的《方案》强调,特别要注意防范地铁、高速公路、城市更新等重大工程施工抽排地下水引发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其中,后汛期(7-9月)应特别注意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引发群发性地质灾害。全市枯水期(1—3月,10—12月)由于降水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应注意石灰岩、软土分布区发生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

    在《方案》中,同德围保障房项目施工区域、龙归保障房项目施工区域,以及白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地铁6号线二期沿线、地铁7号线和9号线一期施工沿线均存在地面塌陷、沉降隐患,被列入全市53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控区之中。

    对此,广州市住房保障办有关人士当时向媒体表示,只要在开工前进行地质勘察,深入了解后通过建筑结构技术处理,采取将桩基打深透过溶洞层达到坚硬的岩石层,就可以保证房屋安全。为确保安全,在地质结构复杂区域,还会进行二次前期勘察。(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实习生 陈语海)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提升公共场所管理水平,杜绝“走路死”
·“走路死”撩开了面子工程的里子
·“走路死”之悲剧,“导演”该负责
·“走路死”岂能无人担责
·如何纾解“走路死”的焦虑?
·一个“走路死”足以让所有繁华坍塌

·一个“走路死”足以让所有繁华坍塌
·城市马路频成“陷阱” 谁应为“走路死”负责?
·地陷危机拷问城市管理者良心
·若地陷仍吞噬生命,则城市光鲜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