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吗?
我国学术理论界一些质疑和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者,他们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他们都以马克思哲学的信奉者自居。他们的论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论证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是提出自己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主张,用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
这里先就前一方面的几种主要观点作一些辨析。
其一,有些论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出处来否定辩证唯物主义。他们提出,马克思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所以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哲学。
马克思确实不曾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称呼自己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一语始见于德国工人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1886年发表的著作《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漫游》,这时马克思已经过世。但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否正确,归根到底并非取决于这个名称是否出自马克思本人,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正确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内容,即名和实是否相符。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主张称为“新唯物主义”,[12](p.502)同时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人。”[13](p.13)列宁和毛泽东都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事物的典范。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阐述了自己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他一面称赞黑格尔的辩证法,“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一面又批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论述了“我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14](pp.20-22)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内在统一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贯穿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因此,列宁以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15](p.13)并无任何不妥之处。“辩证唯物主义”准确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内容。
其二,有些论者制造恩格斯、列宁与马克思的对立,以此来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有人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是“二重化”的,两者“不能同构”。指出,今天讲的辩证唯物主义来自恩格斯以及列宁和斯大林,而不是马克思,所以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不是个人的学说,而是工人阶级这个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人类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是这个科学世界观的主要创立者,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16](p.297)恩格斯和马克思从青年时期相遇,共同工作了40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17](p.5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标志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公开问世的《共产党宣言》,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作品。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是在恩格斯的支持下完成的。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17](p.58)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之一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如列宁所说:“不研读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17](p.50)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作中有分工,但是把他们的哲学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否认恩格斯的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一样,也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违反实际情况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一百多年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为它作出贡献的,有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领袖和理论工作者。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这些思想既表达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哲学著作中,又通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体现在列宁对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种重大问题的科学分析之中,它们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俄的政治、经济建设中经受住了社会实践的检验,证明了自己的科学真理性。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为代表的斯大林的哲学思想,确有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它有一些形而上学的思想。它把辩证唯物主义仅仅看作是“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推广”、“应用”,这种对辩证唯物主义及其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但是,该书中也有大量正确的思想内容,书中的许多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哲学思想的简略表述。根本否定这一著作,斥之为“假马克思主义”,就否定了其中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没有照搬斯大林的观点,而且批评了斯大林的形而上学错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写作于1937年7月和8月,比1938年9月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该书的四章二节)早一年多。毛泽东批评说:“斯大林有许多形而上学,并且教会许多人搞形而上学。”[18](p.194)“对立面的这种斗争和统一,斯大林就联系不起来。苏联一些人的思想就是形而上学,就是那么硬化,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承认对立统一。”[18](p.195)以斯大林的错误为借口来否定我们党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讲不通的。
其三,有些论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割裂开来,认为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它以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6](p.295)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是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的物质世界,如恩格斯谈到唯物辩证法时所说的:“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13](p.149)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两个并列的部分,它们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称,历史唯物主义是其中有特殊重要意义的部分,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所以我们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便凸显历史唯物主义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既包括历史观也包括自然观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在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而对它的历史观和自然观分别作出系统的阐述,则经历了一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发展过程。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的唯物主义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史观,由于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更加直接更加紧迫的需要,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的重点首先是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如列宁所指出的:“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19](pp.115-116)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历史观首先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完整的表达。1859年,当马克思创立自己政治经济学的标志性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时,马克思在该书《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出了完整的经典表述。而对于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作出系统的阐述,则主要是由恩格斯于19世纪70年代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完成的。恩格斯说:“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13](p.13)恩格斯退出商界并于1870年移居伦敦后,在8年当中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为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中的这些历史情况,被一些人当成了割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借口,试图以此证明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只是恩格斯的思想,而且只是一种自然观。事实上,《反杜林论》所阐述的,正是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以整个物质世界为对象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恩格斯所说:“在本书中,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还是对思维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适用的。”[13](p.53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中特别指出,这本书是“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我们的这一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问世”。“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这种阐述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13](p.11)恩格斯还具体地说明:“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给他听,而且经济学那一编的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就是马克思写的”。[13](p.11)显然,把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阐述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割裂开来、同历史唯物主义割裂开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列宁曾论述了“一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指出:“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19](p.112)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付诸实践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人类认识基本规律的阐述,既讲了对社会的认识,又讲了对“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6](pp.282-283)的认识;他在《矛盾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系统阐述,既着重研究了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又论述了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形式和各种矛盾。这种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部逻辑关系还是从其历史实践来看,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割裂开来而否认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