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老河口市公安局主动服务发展,积极创新警务运行模式,市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成立公安行政服务中心,提供“阳光服务”
5月18日,老河口市航空路社区居民张李莉来到老河口市公安行政服务大厅,只用10分钟就办好了户口变更姓名手续。“原来要三四天才能办完的事,现在一趟就办完了!”张李莉高兴地说。
5月16日,老河口市公安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合并老河口市公安局户政科、出入境管理科等行政服务窗口单位,实行集中办公。“目前,除车驾管业务外,老河口城区所有办证办照全部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式办证、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该中心民警王春霞说。
据了解,老河口市公安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阳光服务”,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岗位民警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在每个业务岗位前设立电子评价器,即时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监督室通过视频督察系统,对民警上下班、着装、服务群众进行监督。
此外,该中心全面推行节日预约、上门服务等工作模式。主城区派出所不再办理证照审核、签章手续,授权只需社区民警核查签字,居民就可直接到行政服务大厅办理证照。
设立“公共服务站”,24小时屯警街头
“老河口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全市有近一半的人口都集中在城区。城区安,则全市安。”老河口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郭斌说。
为此,老河口市公安局创新防控方式,把交警、巡警、城管、街道力量整合到一个站点,结合城区警情、人流、车流状况,在城区交通干道、繁华地段首批设置了以警务工作为主的3个固定 “公共服务站”。民警提供驻站服务,明确巡防区域,24小时屯警街头,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治安防控,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
据了解,“公共服务站”外部安装了LED警灯、显示屏等设备,内设民警值班室和纠纷调解室,配备必要的警用装备和便民服务设施。同时,该局还在城区设置了多个流动治安卡点,并实行人巡、车巡、网上监控接力巡逻于一体的综合巡逻体系。
目前,老河口警方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防范网,并在全市安装500个视频监控探头,形成了一体化打防控格局。
成立社区警务大队,民警“全职”入驻社区
为加强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工作,今年年初,老河口市公安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定,组建成立社区警务大队。该局选拔了20名群众工作能力强的民警担任社区民警,由“兼职”变“全职”,进驻全市20个社区,“全日制”服务群众。
据了解,社区警务大队民警主要承担人口管理、场所管理、信息采集、治安防范、服务群众、协助破案、化解矛盾等7项职能。同时,该局还构建了以社区民警为主体、107名“网格治安员”为辅助、921名治安信息员和巡逻队员共同参与的“1+N”警力组合体,实行五天正常上班加双休日轮班的“5+2”工作制,切实把警务延伸到社区,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据统计,老河口市公安局社区警务大队成立以来,已受理群众求助887起,送证上门3500余个,帮助办理户口手续、各类证照4000余份,为民办实事265件,收到群众送来的感谢信、锦旗12封(面)。
强化实战练兵,创新民警训练模式
为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老河口市公安局在辖区警情多发的和平路派出所建立民警培训基地,设置命案、入室盗窃案件模拟现场,对民警进行实战练兵,并把训练地点设在街头流动治安卡点。
“开展实战化练兵,最大化贴近实战,让我们从一次次训练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能力。”该局刑警大队民警曾岩说。
经过实践探索,该局创新推出了民警训练模式,每名民警每年轮训2次、每次7天,每天学习、训练、巡逻执勤各3小时。同时,围绕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开展业务、技能、体能训练。今年以来,该局已开展轮训16期,训练民警160人。
此外,该局还组建了10人特勤小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训,重点加强谈判、狙击、突击和技术训练,全天候待命集结,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案(事)件准备。
推出民警网上考核系统,激活队伍活力
输入民警姓名,轻点鼠标,民警的考核得分情况一目了然。今年5月,老河口市公安局研发出民警网上考核系统,为全省公安机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据了解,该系统涵盖了各主要警种和部门,囊括基础业务、案件办理、信息采集、治安防范、队伍管理等各项工作。考核采用积分制,不设基础分,民警每做一项工作,对应考核项目加分。该系统实行动态排名,即时通报,自动提示,全程监管。在具体考核中,以奖分为主、扣分为辅,真正实现让多做事的民警得实惠。
民警网上考核系统激活了队伍活力,使队伍管理、警务效能和民警工作积极性、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5月26日凌晨,老河口市公安局仙人渡派出所民警黄志慧不顾个人安危,奋力追赶持刀抢劫犯罪嫌疑人并最终将其制伏,黄志慧因此在网上考核系统中获得加分。该系统自今年5月起运行以来,该局基础信息采录数同比增长67.1%。(张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