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既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也要做诚信的率先垂范者。”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戴海波说。上海已经在招标投标、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等环节探索使用信用产品,对于有行贿犯罪记录以及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供应商,三年内将拒绝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对存在不诚信行为记录的供货商,将在评审中给予扣分。
过去因为部分条块分割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随着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而得以解决。例如有过不良信用信息记录的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其“黑名单”信息同时会提供给企业年检、纳税监督、金融信贷、规划土地等主管部门使用,真正形成一张让失信者无处遁逃的天罗地网。
目前,上海已要求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本领域、本行业失信行为依法加大惩戒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他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同时积极将本部门产生的信用信息提供给其它部门使用。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表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要充分共享,建成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切实做到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守信践诺: 让诚信成为城市“软实力”
打造“诚信上海”,靠的不仅仅是监管,更需将此目标变为全社会的自觉。在崇尚诚信的价值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商家和百姓群众,将守信践诺作为立身之本。
全长2.2公里的淮海中路商业街闻名全国,这条1985年就获得“全国商业文明街”称号的明星路近来又提出“仁者爱人”的诚信文化,不仅吸引一批以信誉树品牌的国际一线品牌入驻,也成功挖掘20家老字号企业诚信经营民族品牌的生动故事。黄浦区区长周伟说,“仁者爱人”的诚信文化,推进淮海中路商业街形成新格局,呈现新景观,打造新窗口。
建筑建材市场也曾一度因为鱼龙混杂而广受诟病。会员单位销售额占上海全市85%的上海石材行业协会主动而为,自主制定上海石材行业行规行约、上海石材行业诚信守则等行业规范,并研发石材行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系统,目前2000多家石材企业中已有数百家主动将信息上线,行业风气为之一清。
根据《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2015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上海纳入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公开指导目录的信息公开率将达到100%,备案信用服务机构年度出具企业信用报告达到45万份以上,人行征信中心在本市年度出具企业信用报告达到450万份以上,个人信用报告达到7000万份以上,资信评级业务涉及主体评级对象贷款余额达到1.5万亿元。
信用体系的完备,信用氛围的形成,为科学发展中的上海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信用基础。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让诚信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作者:慎海雄,季明,陆文军)
·首届全国诚信建设制度创新十大最佳事例
·我国首个从法治保障角度谈诚信建设的论坛将于8月举行
·以法治建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
·网络诚信建设新思考
·社会诚信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