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什邡事件开启社会管理新思路

2012-08-23 13:45: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红旗文稿 

    2012年6月29日,四川省什邡市引进104亿元投资的钼铜项目正式开工。媒体报道,由于担心该项目会破坏环境,当地大批群众上街示威,希望政府叫停该项目。其间,一些民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了冲突。随着什邡市政府迅速叫停该项目,事件很快平息。在整个事件中,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作为,为我们改进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这些新思路,有些体现为观念的创新,而有些却是我党优良传统的回归。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成事之基:凡事必须依靠群众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实践中,精辟地概括出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实践反复证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执政建设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则成,背离群众路线则败。党的群众路线是真理,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形势,都不能怀疑,都不能动摇。

    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唯一目标和目的,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的不纯,存在杂念,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就可能碰壁。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或利益,应该体现在谋事之前、做事之中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收获于成事之余、群众受益之后的良好口碑和衷心拥护。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策略和基本方法。一切依靠群众,既要虚心向群众学习,遇事多与群众商量,重视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又要善于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新形势下,这仍然是党和政府最基本、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从媒体对什邡事件的报道来看,地方政府在引进钼铜项目过程中,工作方法存在瑕疵。如果事先通过新闻发布、召开听证会、网络对话等形式,与当地群众进行更加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更加充分的项目解读和说明,那么,事情可能会是另一个结果。

    二、正确化解社会矛盾是维稳之本:没那么多敌对势力

    维稳,必须依靠群众。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地区的“维稳”工作,在指导思想、方法手段、维稳对象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不注重避免和消除社会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常发激化矛盾之言、常做影响稳定之事;不注重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不注重化解社会矛盾,而是过分强调通过公安机关强力“维稳”。如此“维稳”,势必造成越“维”越难“维”、越“维”越不稳。

    通过媒体对什邡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出,6月29日,钼铜项目开工;6月30日,有群众上访,无果;7月1日,群众开始聚集;7月2日,事态扩大,发生打砸。为防止事态恶化,7月3日下午14时,警方驱散过激人群,有13名群众受轻伤,均被及时送医救治;强制带离的27名行为过激人员,仅对参与打砸、推翻警车的6人予以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其余21人经批评教育,于7月3日晚11时全部释放。如果说什邡市政府在事件前期,没有足够重视群众的诉求、危机处置存在瑕疵,那么,在事件的后期,当地政府的表现值得肯定。事实上,绝大多数群众上访事件,都是群众为了表达利益诉求而发生的,有时可能带有过分利益诉求的成分,但绝非敌对势力。

    三、消除公众不满情绪是固政之要:费力换骂之事最好不做

    目前,一些人常把老百姓“仇官”、“仇富”挂在嘴边。事实上,老百姓不是“仇官”,而是“仇贪”;老百姓也不是“仇富”,而是“仇腐”。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干部,老百姓绝对不会仇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富,网民们不但没有“仇富”的骂声,而且一边倒地支持他。也就是说,群众仇视的是凭借不正当手段一夜暴富者和为富不仁者。

    要全面理解“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党中央强调的发展,是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的是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决不是片面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速度。如果主观、片面地强推经济发展,强征土地、暴力拆迁、破坏环境、危及公众,就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可能触犯众怒、造成危机。

    有色金属冶炼是重污染项目,常常有此类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规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事件。什邡的钼铜项目,是当地政府为使群众过上好日子,努力争取引进的,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十二五”重大产业项目;项目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和最高要求,进行了国家级环境评价,并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审批。但是,当地群众认为,谁都无法保证企业日后不违规排放。面对群众的强烈反对,当地政府于7月2日晚迅速决定终结该项目,对事件的迅速解决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社会管理中,费力换骂之事,尽量少做,最好不做。

    四、正确运用新闻媒体是资政之方:及时报道事实天不会塌

    在什邡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运用和管理,可圈可点。以疏为主、以导为法、疏堵结合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研究、探讨和推广。

    以疏为主效果好。新兴媒体传播,存在明显的共振效应。所以,要想有效平息网络新闻舆论事件,应该力避双方对抗。在什邡事件整个过程中,网民可以十分顺畅地把反映事发现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随时上传至任何网站;各地网民的评论、意见也能够随时随地发表,不受任何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官方与网民形成对抗,避免了公众因删帖产生的不满情绪叠加、报复性发帖、在境外发帖等副作用。

    主流媒体作用大。在报道什邡事件时,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大量第一现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赢得了很好的首声效应;这些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现场感很强,让人感到客观、公正、真实,牢牢地吸引了全国网民的注意力;注重在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平息、善后等不同时间节点,及时、客观地报道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动态,成为广大网民在第一时间获取事件真实信息的主要来源。

    舆论引导较及时。什邡市政府及时将13名受伤人员送医救治、及时发布没有人员死亡的辟谣新闻、及时释放被强制带离的人员等举措,特别是迅速决定顺应民意、终结钼铜项目,对于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了基础作用和关键作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刊发的新闻,无论是在时效性还是在信息量上,丝毫不亚于几大商业网站、论坛和贴吧,很好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封堵查删很得当。在什邡事件中,各级政府和网管部门,采取了高明的互联网管理策略。在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平息过程中,对于反映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和评论等信息,不进行强力封堵,使网络发挥了现实社会减压阀的作用。待事件有效平息之后,再清理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很平和、很巧妙、很睿智、很艺术。(任贤良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检察机关要积极探索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新路径
·把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贯彻落实到审判执行的每个环节
·吉林省四平市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
完善三大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安居乐业

·郭金龙主持会议传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精神
·四川省射洪县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纪实
·三门峡市持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三门峡市持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在重庆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河北沧州民兵应急力量助力社会管理
·深入社区基层 陈训秋在重庆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呼伦贝尔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哈尔滨:社区和村成创新社会管理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