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诚信建设

首届全国诚信建设制度创新十大最佳事例

2012-08-23 09:14: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9.编制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事例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入选理由】

    两个规划在全国来说是首创,对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信用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科学描绘了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蓝图,对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标准要求进行了规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

    【事例简介】

    2005年,浙江省启动了第一个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06年规划编制完成。2010年启动了浙江省第二个信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11年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即力求重要提法和观点有依据、力求规划有创新、力求规划有深度、力求规划有可操作性。

    “十一五”规划注重建立制度、夯实基础、提高意识,提出了“建设和完善两大平台,培育三大主体,构建五大体系”的行动方案。“十二五”规划着眼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在目标体系上,提出了“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保持我省信用建设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两个信用规划具有“四大特色”:坚持“整体规划、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了可量化的指标;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创新,走出具有浙江省特色的发展路子。

    目前,“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成立了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省信用中心,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用建设组织体系。颁布了《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从2008年开始,将信用建设作为“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文明城市”建设和政府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汇集了政府39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入库企业数近200万家,个人信用信息覆盖全省4830万人口。将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内容,纳入到公务员培训内容及中小学、大学的课程设置,全社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10.检察机关推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

事例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

    【入选理由】

    检察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针对贿赂犯罪和诚信缺失这两大问题,探索出联合有关部门共同遏制贿赂、促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市场规范和守信、守法经营,推动诚信建设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已广泛应用于市场准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银行贷款、人事管理等领域。

    【事例简介】

    2012年2月16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顺利实现全国联网,建立起依托检察专网的四级一体、分散录入、集中存储、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查询体系,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库和查询平台,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本地即可对全国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进行查询。

    这项制度主要有以下诚信功能:一是根据申请进行查询,提供被查询单位和个人是否有行贿犯罪记录及其详细内容的查询结果。二是由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业主单位对经查询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置,以示惩戒。三是把行贿犯罪概率较高的单位和个人甄别出来,加以隔离,阻止其实施行贿犯罪。四是加大了行贿犯罪成本和代价,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形成符合长远利益的正确行为选择,具有良好的诚信引导作用。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主要应用在:一是建设市场准入管理和防治商业贿赂。把是否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尤其是行贿行为作为市场准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据。二是工程建设。将承包方、施工方中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技术隔离,避免相互勾结。三是项目招投标。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招投标审查的必经程序,减少有行贿犯罪记录的企业的中标机会。四是政府采购。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对采购商进行资质审查的必经程序,限制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和个人进入采购商名录。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成效体现在五个方面:防止了行贿犯罪,避免、减少了公职人员受贿犯罪,促进了政府廉洁和政务诚信;提高了招投标的管理,降低了招投标过程的腐败风险,促进了招投标管理和公信力;促进了工程管理,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促进了阳光采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经营者和公众抵制行贿的价值和理念,促成了廉洁守信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我国首个从法治保障角度谈诚信建设的论坛将于8月举行
·以法治建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江苏南通建立涉诉失信披露机制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
·加强诚信建设杜绝“泄题门”

·加强诚信建设杜绝“泄题门”
·网络诚信建设新思考
·社会诚信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食品行业诚信建设破题还有多远?
·证监会:多手段促进资本市场诚信建设 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光明专论: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