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重庆

重庆云阳建立农村社会服务工作点 创新管理方便群众

2012-08-22 16:25: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过去我们到镇、村办事,跑几十里路不说,还要花100多元摩托车费才能把事情办得完。现在,干部定期到村里点上来办公,我粮食直补一卡通卡号修改不到十分钟就好了,真是方便啊。”8月21日,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皇城村五组村民康朝敬高兴地说。

    这是该县创新举措,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在比较偏远的村组或群众集中的地方设立农村社会服务工作点,镇、村干部坚持每周一、三、五到点上处理村级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研究村务,为村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农业科技知识等。

    当天,10多名镇、村干部在该农村社会服务工作点为村民办理相关事务。截至目前,该镇在点上已为群众代办代理各项服务事项170余件。全县已在21个试点村(社区)全面推开,共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6000余件(次)。

    建立工作网点,延伸服务触角

    针对山区农村往往地广人稀,群众办事较为不便的特点,该县选择在村民居住集中的大院或多组结合的群众居住密集地方设立社会服务工作点,搭建干部和民警定期到点办事、听取诉求、搜集社情民意、组织群众开展公益活动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农村社会服务工作点点长由点内群众选举产生,工作场地一般设在组长、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或点长自己家中。

    构建服务体系,保障基础功能

    为形成高效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根据群众需求和辖区村民特长选择组建治安巡防、矛盾纠纷调处、道德诚信评议、流动图书管理、事务代办、防邪反邪、水电维修、助耕助收、种养殖帮扶、文化活动等义工服务小组,参与村(社区)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

    农村社会服务工作点由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管理,村(社区)社会服务工作中心作具体工作指导,点上组建的互助小分队由村(社区)义工协会进行管理指导协调。还完善了由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点的管理服务三级网络。

    建立了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联系制度、村(社区)领导包点制度、点长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并出台了《社会服务工作点点长工作职责》、《社区干部和民警到服务点工作制度》、《流动图书室管理制度》、《矛盾纠纷调处组职责》、《治安巡逻组工作职责》等职责制度。年终,乡镇(街道)、村(社区)对工作特别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

    完善多元共治,发育社会组织

    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两新组织等桥梁作用,不断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在各村(社区)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组、农村专业合作社、贴心嫂子互助组、爱心妈妈关爱组、热心大姐调解队等民间组织,实现了群众在“生产上互帮”、“生活上互助”、“情感上互慰”、“安全上互保”。

    积极探索“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会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义工协会组织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村(社区)服务群众工作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繁荣农村文化,和谐村庄农户

    该县把文化建设和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深入挖掘“和文化”内涵,将先进的传统的“和为贵”思想渗透到广大群众心中,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和谐理念,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和谐意识和素质。

    开展了“和文化”论坛、演讲、征文、书画比赛等活动,实施了“和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等“六进”行动,印制了幼儿读本、小学读本、中学读本、公民读本,免费向群众发放。

    深化和完善村(居)民道德诚信体系建设,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在全县十八周岁以上实有人口中建立“公民诚信道德档案”。将村(居)民日常行为进行公开评议并录入村(居)民诚信道德档案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道德档案评价结果运用力度,促进村(居)民道德水平明显提高,自觉守信意识明显增强,诚实守信风气明显好转,失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开展了“和谐细胞”创建工程,在家庭、居民小组(楼院、小区)、村(社区)、部门(校园、企业)开展“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以“党建有力、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经济繁荣、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细化评定标准,实行命名表彰和量化考核。激励村(居民)牢固树立维护社会和谐的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工作,以社会细胞的和谐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法制网讯 记者 徐伟 通讯员 欧阳林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