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共同富裕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奋斗目标。
(一)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向前推进;把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等紧密联系起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共进;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紧密联系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通过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关系的舆论导向机制、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公平竞争和监督机制、就业和再就业机制、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平等享有文化教育卫生资源机制等,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追求。共同富裕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由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共同富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内在统一整体。科学发展、提高效率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是着重从生产力的角度解释社会主义的本质。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在内涵上也是一致的,是着重从生产关系的方面解释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则是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或者说,科学发展、提高效率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着重解决“效率”问题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着重解决“公平”问题的,而共同富裕也就是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离开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共同富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八、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力量这一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本质要求和体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集中体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均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
在持久和平中实现持续发展,在共同发展中共享和平,这是我们把握时代大势形成的科学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中国从世界的大势和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国内发展与国际和平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
(一)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科学判断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依据。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和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是我们党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大政方针,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始终是以合作者、建设者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始终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始终把和平、开放、合作、和谐作为中国的基本主张和基本追求,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有了共同的理念基础、利益纽带和实现途径,在世界发展史上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和平发展道路。
(三)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进步联系起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做到整体运筹、内外兼顾,以科学发展推进和平发展,以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和谐世界建设,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的发展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四)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论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重大理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世界;是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世界;是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世界;是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世界;是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世界。和谐世界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和谐世界及怎样建设和谐世界的问题,进一步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把坚持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是发展的基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坚持和继承,就谈不上发展和创新。反之,没有发展和创新,坚持和继承也就是一句空话。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优良传统要弘扬,又要创造新办法,才能使我们党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
(二)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又是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先导和引擎,对实践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成就,最重要的就在于我们走的是一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之路。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既是理论引导实践不断走向成功的过程,又是理论自身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得到了良性互动,实现了有机结合。我们党正是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重互动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十条基本原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创造性的内容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科学结论,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刘建武,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