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
和马克思的生态伦理观极为相似,生态马克思主义也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其理论的主要问题。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与共同发展,乃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和分离,因此,面对这一问题,弥补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裂痕,以求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与和谐的关系,便成为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有良知的思想流派的理想追求。
由于生态马克思主义已经确立了正确的生态主题,并以此为据确定了自己追求的生态理想,因此生态马克思主义能够理性地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在探讨和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中的地位。生态马克思主义普遍认为,即使在当今生态危机频繁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启发。
对这一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斯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福斯特认为,不仅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而且即使是马克思恩格斯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本内容。倘若人们不能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们也就不能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同样也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态危机。福斯特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进一步做出了分析。他认为,生态思想和社会学思想的融为一体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在这里人们显而易见地看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观的基本特点,还表现在人与自然的一体化的辩证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际上已经为人们提供了消除资本主义自然和人的异化的基本途径。马克思构想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在那里,人的本质的自然主义和自然本质的人本主义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因而共产主义乃是人的实现了自然主义和自然实现的人道主义的完美统一。
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马克思主义赞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实际上造成了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唯有消灭资本主义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才能摆脱危机,实现生态文明。生态马克思主义由此强调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价值合理性,认为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方案至今无法超越,不失为当下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一种抉择。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协调的发展,实现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不仅需要在人与人之间构建平等和自由的人际社会关系,而且需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由社会整合的辩证统一的和谐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由此描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美好图像。他们认为,在生态社会主义中,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统治和征服关系的结束,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已经达到了融合共生的协调局面。这种关系既不同于工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且与生态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相互对立,因此,生态马克思主义坚信自己已经建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凤才.追寻马克思[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06.
[2][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
[3][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张西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52.
[5][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5.
[6][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M].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74.
[7][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82.
(作者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