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民生为大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法院人性化服务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矿区法院法官回访当事人
说起法律,谈到司法,许多人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无情”、“严肃”这些冷色彩的词句。然而,地处太行山北端的山西省阳泉市矿区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的法官在日常的办案中把对老百姓的爱心和热心浸透在法律当中、融入到司法当中,法律就会散发出灿烂的阳光,老百姓的心里就会感到暖洋洋的,人民群众的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实践进行时
病床前的调解
时间:2012年7月17日上午
被采访人:张瑞中,男,47岁,阳泉矿区居民
脸上露着笑意、眼中闪着泪花、身躯微微颤抖的张瑞中一见记者,就语气急切、胸部一起一伏地述说他三年前的一件事——
2009年3月30日夜晚,张瑞中为一家林场守夜护林,因取暖不当造成煤气中毒,昏迷7天之后才醒过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住院期间,共花销医疗费24万余元。林场支付了18万元后就不再给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多次交涉,也没能再拿到一分钱。背着一身饥荒的张瑞中其实早就萌生了打官司的想法,但想到打官司要花钱、要雇律师、要有许多麻烦便搁下了。最后实在捱不住了,便于2011年3月18日让妻子去法院试试。
年轻的立案庭女庭长赵荣荣接待了张瑞中的妻子。她了解了张瑞中的境况和想法后,安慰张瑞中的妻子:不用担心。像你家这种情况,先走诉前调解,不需要交一分钱。如果调解不成走审判程序,诉讼费可以走救助减免这条路。你把手续办完先回去,我让调解能力最强的“调解能手”王瑞华给你办。
王瑞华接手此案后,很快把林场的同志叫来了解情况。林场的同志感到很冤:张瑞中煤气中毒有我们的原因,也有他取暖操作不妥的原因。他在我们这里总共才干了10天就出了事,10天就让我们搭进去18万元。再说我们林场也很困难,已经亏损了好几年,连工人开支都成了问题。
调解经验丰富的王瑞华没多说什么:这样吧,跟你们领导约好,咱们一块到张瑞中家里看看。
10天之后,王瑞华和林场负责人一起到了张瑞中家。
这是一个几乎不能叫家的“家”:屋子里的墙皮多处脱落,地上坑坑洼洼没有一块平地,一张破旧的无腿沙发用砖头支撑着,16岁的女儿已经辍学,14岁的儿子也因为再也借不了钱准备停学。
在张瑞中的病床前,王瑞华深情地说:“我也知道你们林场困难,也知道这事不能全怪你们,但你们再困难也比他强吧。”
面对此情此景,林场负责人觉得再也没有理由讲他的“理由”了。病床前,双方互谅互解中达成了由林场再给付6.3万元的协议。
张瑞中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我没花一分钱,我没到法院去过一次,法院就把我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法院真是咱老百姓的法院!”
一个农民工的后半生
时间:2012年7月17日下午
被采访人:高文温,男,52岁,农民工
老高个子不高,但说话声音很高:“我脾气拗,但不跟讲理的人拗。矿区法院的人讲理,所以我就没有跟法院的人拗过。”
1986年,老高从河北井陉来到阳泉在一家煤矿当临时工。从那时起,老高就把自己的一生和煤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97年到1998年,煤炭行业进入低谷,煤矿一个月只能给农民工二三百元的工资。即便是这样,老高也没动过离开煤矿的念头。从2003年开始,老高与煤矿签订了一年一度的社会劳动力劳动合同。2009年1月,煤矿没有再与老高续签合同,老高在家歇业。没了工资收入,也没了后半生保障的老高拗劲上来了,非要向煤矿讨个说法,并于当年6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煤矿立即与自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为自己办理1997年以来的各项社会保险。2009年8月,劳动仲裁委以主体不符作出不予受理决定。从此,老高走上了漫长的告状路。他先后无数次地上北京、下太原,给有关机关和领导写了上百封告状信。
老高的事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也引起了矿区法院的关注。院长梁庆和副院长王彦刚认真详细地了解了老高的事情后,觉得这个案子如果就案办案,很难把老高的事、特别是老高后半生的保障问题解决好。于是,他们和办案人员确定了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努力以调解结案的方案。根据老高当时生活非常困难的状况,梁庆通过有关部门和程序给老高办理了5000元的救济金,老高感动得表示一定要积极配合法院。
为了解决好老高的问题,王彦刚先后17次到煤矿,说法理、讲情理、论事理,不厌其烦地做和解工作。最后,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了煤矿为老高恢复劳动合同关系、为老高缴纳养老保险等协议。
手捧着法院制作的调解书,老高激动不已:“我的后半辈子有保障了。在我退休之前,我保证安心工作、好好工作,为矿上再出一把力。”
爱到法院的区委书记
时间:2012年7月18日上午
被采访人:刘德跃,区委书记
矿区法院的人性化服务,感染着当事人,感染着人民群众,也感染着上级机关和领导。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左世忠等领导相继到矿区法院考察调研,阳泉市委常委、政法书记王湜洲一年间7次到矿区法院调研,区委书记刘德跃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20多次到法院。
作为区委书记,一年多时间里20多次到法院调研指导,这是为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德跃回答说,作为区委主要领导,对自己所管辖的所有部门、所有单位都应该关心和支持。对工作做得特别扎实、特别突出、特别放心的地方,肯定会偏爱和厚爱。矿区法院的人性化服务,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有益探索,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纠纷,减少了社会摩擦,保证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对全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保障作用,同时也对全区的整体工作起到了典型示范效果。这样好的单位,从情上理上说,从我抓全局工作上说,都应该经常看看他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亮点透视镜
五条渠道 两条通道 三个平台
矿区法院的人性化服务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通过具体周密的措施落实到审判工作及其相关工作的每个环节甚至每个细节当中。
五条利民渠道:一是限时服务。只要当事人的手续完备、资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必须在15分钟时间内办理完立案登记手续,不得无故拖延;二是延时服务。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延长办公时间,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办结,宁可推迟下班时间,也绝不让当事人跑空;三是提醒服务。耐心、细心接待前来咨询的当事人,主动为他们解疑释惑,并发放诉讼风险告知、执行风险告知、举证须知、保全期限告知、诉讼指南等成套资料,提醒当事人注意有关事项,帮助他们化解不必要的风险;四是预约服务。将立案庭的地址、邮编、电话等联系方式印成服务卡,在立案窗口向当事人发放,对需要在节假日或其他非工作时间立案的,只要事先电话预约,立案人员就会准时接待;五是上门服务。对老弱病残及有特殊原因不能来院的当事人,只要打个电话或让人捎句话,立案人员便登门到家,现场办理立案手续。
两条便民通道:一是成立了立案速裁庭,对案情比较简单、法律关系明确、诉讼标的不高、当事人分歧不大的案件,经立案后,在答辩期内的五个工作日,运用简易程序审理,进行速裁调解,以达到快立、快审、快结的目的,使大量的诉讼纠纷在庭审前予以化解。二是成立了诉前调解中心,立足诉前诉外化解矛盾纠纷,免费为人民群众及当事人排忧解难,有效地把矛盾纠纷消化在了立案信访“第一站”。
三个爱民平台:一是在立案接待大厅里布置了花树盆景,安放上宽大松软的高档沙发,准备了微机、电话机、饮水机、擦鞋机、便民药箱,设立了温馨提示栏和法律宣传栏;二是建起了图书阅览区、视频宣教区、和谐茶室等为民便民配套设施。到法院解决纠纷的当事人在等候时可以到图书阅览区阅览各类图书,到视频宣教区收看各种以案说法的法律宣传教育片,从而帮助当事人增长法律知识,理性解决矛盾纠纷。该院还建起和谐茶室,营造幽雅环境,促使当事人平复情绪,文明说话,互谅互让,握手言和;三是配备了导诉员、诉讼风险评估员、心理咨询员,随时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风险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使当事人以理性的心态、合理的预期参加调解。为缓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时稳妥地化解矛盾纠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采访手记
有为就有位
近三年来,矿区法院共审理各类案件5000余件,调撤率为78%,为全市法院最高;上诉率仅为3.8%,为全市法院最低;绩效考核屡获高分,在全市法院中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全国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政法系统“文明接待窗口”、“全省优秀法院”、市“文明单位”,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突出的贡献和优异的业绩,换来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区财政投资240余万元建设了诉前调解中心;每年预算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诉前调解;先后为法院解决了14名法警、8名法官助理的工资待遇问题,由财政足额担负,仅此一项,财政每年为法院多支出近百万元。同时还超职数解决了6名老法官的职级待遇问题。
矿区法院在全区整体工作中的作为和党政领导对他们的厚爱,再一次证明了许多人深有体会的一句话:要想有地位,先要有作为。地位来自作为,作为决定地位。(作者:段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