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爱心储蓄银行”:合肥锦绣社区里的草根慈善

2012-08-22 10:50: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8月22日专电(记者葛如江 张紫赟)“阿姨,我要捐书,都是看过的科普书籍。”12岁的沈辰涛双手拽着一个鼓囊囊的红色编织袋,满头大汗地来到合肥市锦绣社区“爱心储蓄银行”的柜台前。“小朋友,一共32本,这是你的储蓄卡,请收好。”工作人员将标注有10个爱心值的储蓄卡递给了辰涛,“以后需要文具之类,可以用爱心值来兑换。”

    这是记者日前在锦绣社区“爱心储蓄银行”看见的一幕,“爱心储蓄银行”也被居民们昵称为草根慈善。

    “银行储户”都是社区里的普通居民,“储物”以衣物、书籍等实物为主,也有资金。储户们每存储一笔,可获得一张写有个人信息的储蓄卡,根据不同储物折算成不同爱心值。

    说起“爱心储蓄银行”的创建,锦绣社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华津津乐道:锦绣社区人员构成以回迁的祖居居民为主。“10年前还是农民,现在成了市民。在适应新的城市生活环境时,需要新的帮扶手段,如何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社区环境很关键。”

    “‘爱心储蓄银行’成立于2010年9月。”张华说,最初只是想搭建一个平台,号召居民奉献爱心,为困难户捐赠。在实践过程中又不断进行了创新,“比如,有人不好意思说出困难,我们就通过发放许愿卡,让他写出来。”

    记者看见,“爱心储蓄银行”内的许愿墙上画着一颗大大的许愿树,上面贴满了许愿卡,多数笔迹稚嫩。“我是血友病患者,妈妈每天陪我上学,烧饭都没时间,我想帮妈妈买一个电压力锅。”下方标注“愿望已实现”字样。“基本是储户们看见愿望直接捐赠,剩下的是工作人员利用捐款采购的。”

    “我们还开展了‘时间储蓄’业务,毕竟爱心不仅仅是物质帮助。”张华告诉记者,居民可以通过提供志愿服务,累计时间换取爱心值。居民张晖是时间“大储户”,利用业余时间,给小区人家修水电已成了他每天的习惯,“都是一个社区的,自己帮自己嘛。”

    在张华看来,“爱心储蓄银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居民从受助走向互助,形成了人人助人人的友好和谐社区环境。“尽管多数人不会用爱心值兑换,但这种兑换方式提供了爱流动的平台,形成了居民互助的好氛围。”

    “‘爱心储蓄银行’已帮助了我两年,照顾生活,还送钱,给我过生日。”21岁的癌症女孩周珊珊是众多受到帮扶的居民之一。今年3月15日,“爱心储蓄银行”开展雷锋日公益活动,珊珊得知消息后,主动和工作人员联系,拿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在爱心义卖上进行拍卖,“希望能够献出自己的一点心意,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这个“爱心储蓄银行”已拥有留名的“爱心储户”291人,“时间储户”125人,爱心捐款达24830元,救助帮扶156户,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3671小时。随着影响力和实力的增加,帮扶对象正逐渐扩大至其他社区:定期给周边的留守儿童学校送学习用品,高温天气给工地送水送毛巾等,周边社区的居民也开始纷纷加入爱心队伍。

    “爱心储蓄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正筹建网站,将纸质的捐助信息“上网”,方便储户们明晰每一份“爱心”的去向。“虽然是小社区里的草根慈善,但却让回迁居民们改变了对城市‘冷漠’的看法,真切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社区氛围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开幕
·“清风化雨检心为民”慈善文化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