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合肥

合肥奔上重民生的康庄大道

2012-08-21 14:01: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合肥日报 

    新闻摘要

    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

    跨越赶超的合肥,始终奉行亲民之心、为民之志,一心为民谋富,一心为民争利,一心为民行惠,在奔向重民生的康庄大道上,勇往直前。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民生工程45项,完成大小建设点任务2万余个,各级财力投入超过9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68%。

    2011年,全市“大民生”支出达到354.7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4.8%。

    今年,预计全年省定33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将超过70亿元。截至6月底,市、县应配套资金25.03亿元全部足额配套到位。

    一组组鲜活的数字、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份份真切的关怀,让合肥这座美丽的城市,处处涌动着民生情怀!社情民调显示,2011年全市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与知晓度再创新高,分别达到93%以上,位居全省前列,连续第五年受到省政府表彰。

    促进就业善谋富民之策

    安徽颜道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庐阳区百帮创业园正在孵化的一家企业。公司负责人李军今年24岁,在大学毕业半年之后,走上创业之路。

    李军说,有创业冲动容易,但真正干起来,才知道其中的艰难。创业初期,仅房租和员工工资、食宿问题,就把他压得够呛。后来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来到百帮创业园,这里不仅房租廉价,而且吃饭问题也因为有食堂迎刃而解。

    更让李军开心的是,在财政资金的补贴下,他还获得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李军说,“这真是雪中送炭。”

    近年来,我市通过创业扶持机制,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积极推行“阶梯式”创业培训模式。截至6月底,全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扩大到1.14亿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6亿元。

    开展援助机制,重点加大“零就业家庭”成员、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劳务公司和社区平台分别帮助1.18万人、3.95万人、3.27万人实现就业。合肥获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受到国务院表彰。

    进一步构筑百姓生活“安全网”。我市将基础养老金标准从国家规定的55元提高到70元,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截至6月底,市区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达1516元。今年上半年,各级财政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9797万元、农村低保金12198万元,达标水平全省第一、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提高保障多行惠民之举

    看病难、看病贵,看似老大难的问题,在合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按照对卫生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安排预算,2012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同比2011年增幅13%,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快捷。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同比增长45%,进一步完善机制,不断改善群众的就医条件。

    为民、利民、便民,对于合肥的惠民医疗政策,包河区义城镇的周新全最有感触。

    周新全是位尿毒症患者,每年的医药费是其最大的负担。“不是国家给予我救助,我真的承担不起啊。”周新全说,他现在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病一年需要花5万元钱,其中3万元能够报销。再加上大病救助给他的6000元,自己承担的部分就很少了。

    为进一步巩固完善改革成果,让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今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资金提高到每人240元;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85%,住院按病种付费扩大到57组病种。1至6月份,全市新农合基金累计投入4.03亿元,受益居民达318.7万人次。

    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工作。今年,仅市级财政就投入资金334万元,同比增幅达82%,为3.3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筛查、1.2万名儿童进行“先心病”免费检查。

    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对机构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财政按13%给予补偿,从根本上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和谐社会满园春 王乐泉在合肥视察纪实
·合肥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在党
·合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创新社会管理助推合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合肥:书记市长承包社会管理创新项目
·合肥“城管微博”受热捧 开辟社会管理新路径

·合肥“城管微博”受热捧 开辟社会管理新路径
·合肥经开区将向全国介绍社会管理创新经验
·合肥打造农民工维权新模式 市法律援助中心力促社会管理创新
·合肥细化23个项目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合肥高新区社会管理创新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