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娃娃当讨薪工具”打了谁的耳光?
“娃娃讨薪”终于让此次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有了追回的希望,但这样幸运的讨薪案例对于农民工来说并不常见。很显然,农民工们让子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社会的高度关注,从而解决问题。
一位多年承包建筑工程的包工头告诉记者,拖欠农民工工资在工程界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急于招商引资把关不严,导致许多开发商虚假注资后“空手套白狼”,最后造成的“烂尾”问题总是由最底层的农民工“接棒”;二是工程项目普遍层层分包、非法转包或是建筑企业非法挂靠,不仅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更让农民工工资成为被踢的“皮球”,甚至不了了之。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娃娃讨薪”事件中,业主方已支付承建方80%以上的工程款,承建方应该优先而且也有能力支付劳务费用。但是,云南省十建却通过层层分包、债务转嫁方式,将债务最终推到农民工身上。
记者了解到,“帮农民工父母讨薪的队伍”并不全是农民工子女,也包括包工头和昆明金工匠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员工的子女。
为何会出现劳务公司人员的子女呢?
有省建十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娃娃讨薪”事件,其实是金工匠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策划的一场活动,目的是通过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关注,从而向开发商及承建方施压,讨要劳务费用。
对于此种说法,参与了讨薪活动的金工匠公司负责人之一高中汉予以否认。他告诉记者,讨薪是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自发行为,这些孩子都是陆续赶到现场,看到有人举标语后自发加入其中。但他承认有金工匠公司员工的小孩参与其中,他表示:“让娃娃来做这些事,肯定对他们有伤害,但大家也是被逼无奈。”
就“娃娃讨薪”事件,记者采访了一位多年从事经济纠纷的资深律师,他认为, “欠薪”得讨要,还得出奇招讨要,这首先是司法的耻辱。大理这宗个案,也是有法院判决的。但“空调白判”的法律效果令人失望,才有了“拿娃娃当讨薪工具”这样令人痛心的做法。
他说,生效判决必须得到执行,是常识,也是司法权威的明证,在制度上也有“强制执行”,以此来保证裁判权的实现。当司法判决没有及时地得到执行,当事人只好赤膊上阵,寻求法外救济之道,这是不正常的,“也希望这能成为一起孤案”。(记者 黄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