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理论阵地

“从人出发”,理解科学发展

2012-08-21 10:20: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锦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个“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

    “从人出发”,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点。恩格斯晚年在回答一位杂志记者问及“你和马克思的全部学说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的那句著名判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人的宏伟事业就是为着全人类的解放,是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承诺的政党。人,就是人民群众,是老百姓,这是人们的共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

    那么,经典作家哲言所指的“每个人”,是否有同时包含“个体”的含义呢?笔者以为,在“人”的内涵丰富方面,除了包涵全局的“整体的”“人民”,局部的地方、部门利益、群体及阶层的“人”,当然包括“个体的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一步懂得尊重、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由此引发笔者对“尊重人”的四点感悟。

    尊重人的生命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尊重人的权利,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权。新世纪初,我们遇到了SARS的侵袭,抢救病患者生命、保护健康人不受病毒侵害,成为当时全党全民的中心任务;汶川特大地震吞噬了不少鲜活的生命,还有不少被困在废墟之中,中央领导亲临第一线,说“只要有一丝希望,要作千百倍的努力,抢救被压的人员”。汶川大灾,共和国第一次为遇难者下半旗,全民向遇难者默哀。

    当然,尊重生命权,人们更褒扬、记住了那些不顾自身安危,尊重他人生命权的英雄:杭州勇救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在车祸瞬间推开学生、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的佳木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保护乘客牺牲的“最美司机”吴斌……而对那些在危急时刻逃跑的贪生怕死之辈,人们是嗤之以鼻的。

    尊重人的幸福体验。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日益进步中,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生命体验、幸福体验,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生命体验包括人们正当欲念的满足,吃喝、穿戴、娱乐、康健、情感、舒适等方面的需求,人们追求之,增添人生的幸福指数。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依照它的规则,张扬着、制造着各种食色需求,寻找其中的美感;人们也看到《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好纪录片;民众加入国内外旅游行列,从中得到作为地球人的生命体验。

    幸福体验,应把握有三:一是“适度”。如亚当·斯密所说,“欲望”在某种角度观察,有一定的 “丑陋性”,应在一定规则和范围中获得,以免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同时,社会人群已经多元化,应从本人的实际出发,物质上不攀比、不炫富为宜。二是“层次”。克尔凯郭尔说,人生有三种体验、三个层次:感官、道德、信仰层面。三个层面体验全了,才是“完整的人”。由此,幸福体验中,在追求感官需求时,别忘记了道德和理想信仰的追求。三是“不坐等”,而是创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指数提升了,但还远远不够,还要去创造,还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关注民生方面,有更实在的规划和更有效的运作,以提升社会公共产品建设和服务的水平。

    尊重人的自由。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23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里说到人的 “自由”。这与 《宣言》里的那个重要判断是一致的。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从某种角度看,就是人民群众自由度逐步提高的过程,从过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束缚中、从“单一公有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社会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生产力,人们有了更好地生存并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社会财富出现巨大喷涌。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更强调对于个性的保护。人更自由了,社会就更丰富、更可爱。

    尊重人的自由,重要的,应与人的责任相联系。自由与责任相辅相成,相比之下,责任重于自由,“无责任即无权利”。市场经济开发着生产者与自己利益相联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所调动的社会能量超过了其他方式。由此它天然地与自由相联系。然而,自由不受约束,会滋生弊端,酿成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出现各种消极现象,进而产生民众不满、社会不稳定。上海提出的八个字的价值取向,有“责任”两字,体现了上海的清醒和思考。

    尊重人的创造。作为单个的人,总是“消费的人”与“劳动创造财富的人”的综合。人们更看重“创造的人”。就连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时时提醒自己”,个人的生活依靠别人(活着和死去人)的劳动,勉励自己向往简朴生活,而且要多付出。因此,我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奉献,尤为尊敬具有特殊创新的人。那些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常常是事业的领军人物和“关键先生”,对于他们,尤其需要宽容、理解与支持,为他们的创新事业提供各种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如此,我们的转型发展才能阔步前行。

    (作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庞佑军]
相关报道

·评辽宁大规模棚户区改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甘肃日报:转型跨越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观形成记
·西安日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江西日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辉煌成就与深刻启示
·重庆:求真务实抓落实 科学发展惠民生

·重庆:求真务实抓落实 科学发展惠民生
·南方日报: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发展中的根本性难题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强大力量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与价值的认识
·河南日报: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重庆:制定具体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