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祥文
省十次党代会之后,各地各部门都呈现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势头。建功立业,此其时也。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想在任上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作贡献,留下政绩。这是值得肯定的,并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正确引导。
“发展”与“民生”成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维度
省十次党代会强调今后五年全省工作要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发展”和“民生”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基准点,更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维度。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全部工作的“牛鼻子”。科学发展始终是解决吉林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吉林省第一位的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更加重视扩大内需,更加重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综合实力新跨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不能唯速度论,不能把追求当期高速发展的成本扔给社会事业和未来,不能把现在的问题扔到未来。如果只有GDP的快速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快、幸福感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科学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核心内容。
民生优先,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改善民生、加快富民步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归宿和动力。没有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毫无意义。我们要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最大的政绩,紧紧围绕生存性、发展性、安全性民生问题,谋民生之计,解民生之急,办民生之需,尽力而为、坚持不懈地抓好民生工作,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度。
“发展”和“民生”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是一个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省各级干部要以“发展”和“民生”为重点,不断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政绩观
发展观和政绩观紧密相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正确政绩观提供科学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体现全面发展的政绩,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又要坚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经济发展,又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既看城市发展,又看农村发展;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在促进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更要看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客观环境条件。
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政绩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尽量减少与避免社会中的“长腿”与“短腿”现象。体现协调发展的政绩,就是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布局合理、动态平衡。
科学发展观阐明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正确的民生观视域下的政绩观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也是最大的民生。
重视民生是党的群众观的重要内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重视民生的政绩要求必须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使人民真正成为利益的主体、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真正做到与群众血脉相连、鱼水情深。
重视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已从“物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这意味着我们不但要强调增进人民的富裕,而且要强调增进人民的幸福感。
民生观是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核心内涵。领导干部政绩观的主要特征是“为民”。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人民群众是评判干部政绩大小的主体,干部的政绩必然体现群众认同标准。二是干部的政绩是能为老百姓带来可以享受到的利益的政绩,是没有“后遗症”的政绩。
领导干部实现正确政绩观的现实路径
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稳定为基、持续为功。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聚精会神谋发展。干部的政绩是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政绩。在发展这个问题上不能务虚、不能作秀,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更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谋政绩,以发展壮大实力,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提升形象,以发展赢得未来。
第二,全心全意惠民生。我们在聚精会神抓发展的过程中,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融入到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部署的每项工作都要符合群众利益,取得的每个成绩都能增进群众福祉。
第三,尽心竭力保稳定。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破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水平。通过党和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实现群众权益有保障、诉求有渠道、矛盾能化解、怨气可释放、危机能控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第四,前后接力求长远。正确的政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接力赛”,必须坚持继承性政绩与创新性政绩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届为一届添后劲”,不断创造出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工作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