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法治济南”给社会注入和谐润滑剂

2012-08-20 14:59: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近日召开的“深化法治城市创建,建设法治济南”动员大会上,山东省济南市提出了“四最一先”的创城目标,即努力营造最佳法治环境、最优法律服务、最浓法治文化、最好创业氛围,争取率先跨入全国先进法治城市行列。

    会上,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要求全市各部门单位,建章规范执法,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进而推动全体市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提升。

    “法治城市创建不是单纯追求降低杜绝多少件纷争、诉求,而是面对纷争、诉求时,广大市民能够首选法律手段、途径去寻求解决。”近日,济南市普法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局长毛华铭在接受法制网记者采访时说,“无论领导干部或是普通群众,在此居住生活,就是这座城市的市民。法治城市创建就是让法治融入社会生活,让市民以城市主人的身份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担负责任,实现三者间的有机统一,进而为推动和谐济南建设增添润滑剂,这也是法治城市创建的根本所在。”

行使权力: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济南市燕子山南路公交站点,现如今已禁止出租车随走随停,此项制度规定的出台,缘自一位好心市民的建议。

    今年初,济南市公交公司召开的公交站点改革听证会上,陈风作为市民代表报名参加。会上,陈风坦承,“上下班期间非常堵车,而燕子山南路路段的出租车,总是随走随停引发险情,载客占用公交车道往往导致更加拥堵。”

    陈风的这一建议被采纳后,交警与公交公司联手制定了“上下班期间,禁止公交车道载客”的新规。

    “市民的感受最贴近生活,最符合实际。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向市民‘取经’,寻求宝贵意见建议,这样做出的规划决策才科学、人性化。”济南市城建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为加快法治城市建设,济南市连续五年面向市民和社会各界开展“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并于四年前开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

    据悉,五年来,济南在城市建设、道路规划、交通管理等方面,共接受市民建议意见7.9万余件,其中8300余件被采纳。

履行义务:依法办事遵守法律

    马东酒后骑电动车撞在了章丘市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口的石墩上,为这事他把村委会告上了法庭。村民们议论纷纷,“这事怨不着村里,分明是他自己喝酒惹得祸嘛。”

    然而,法院一审判决三涧溪村败诉,二审做出维持原判决定当天,6万元赔偿款便如数给付到位。用村支书高淑贞的话说,“起诉是马东的权力,上诉是咱们的权力,法院的判决必须遵守。通过这事儿,也能为全村百姓起个示范、带头作用。”

    依法办事、依法治村。靠着“法治”这把利器,三涧溪村从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变成了先进村、富裕村。为此,村支书高淑贞光荣当选山东十届省委候补委员。然而,这只是济南法治城市创建的一个微观缩影。

    据了解,在加强法治城市创建活动中,济南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法治城市创建、加强法治济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创建法治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两份文件,提出推进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推进行政法治建设、经济法治建设、社会法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公正廉洁司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九个方面的工作任务,明确了33个相关职能部门的义务使命,保证相关制度措施的切实施行。

    同时,该市还明确了“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办)”、“法治机关”、“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法治单位”8个方面的创建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和分值。

    “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履行法定的义务,这也是法治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标志。”济南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裴锡新说。

担负责任:主人身份呵护城市

    在济南市历下区法院有一张办公桌是专门给“老司法”李永双配的,办公桌上“人民调解”四字座签赫赫在目。

    “在司法局干了大半辈子,退休在家坐不住,就到这儿发挥余热来了。”面对采访,李永双笑呵呵地说,“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会让我来把关,适合调解,能够调解的案子,都由我负责诉前调解。”

    除了法院,李永双还在社区里公布了自己的手机电话,主动挑起了社区“法律明白人”的担子。“社区里老百姓多,懂法律的少,我解答一个问题就减少一个疑惑,调解一起纠纷就为城市营造一份和谐。”

    除了发挥余热的“老司法”,在济南市中区还有一个法律咨询“青年团”。“青年团”主要由在校法律大学生组成,他们逢周末便走上街头,免费为市民提供法律帮助。

    此外,还有诸多社区老人们自发组建的“社区治安巡逻队”、“交通协管志愿团”等等。炎炎夏日,老人们佩戴红袖标走在社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目前济南市共有民间义务调解组织1763个,民间治安管理员3642名,有1825支普法志愿者队伍、4万多名普法志愿者活跃在城乡。

    “法治城市创建是一座城市向全社会打响的品牌,这份荣誉的创造者与拥有者都属于朝夕生活于此的广大市民,将这份荣誉感融入市民血脉,将有助于城市的平安和谐发展,最大程度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同时,提升和谐因素,全面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济南市委副书记雷杰说。(记者 余东明 王家梁 通讯员 李玉洲 韩金花)

[责任编辑:庞佑军]
相关报道

·法治政府建设在湖南的实践
·济南公安微博:“指尖上的警务”落地有声
·济南将为到上学或就业年龄流浪儿办理户口
·山东济南公安与854家企业和重点项目“结亲”
·济南铁路两级法院移交地方
·山东省检察院检察长调研到济南检察新举措

·山东省检察院检察长调研到济南检察新举措
·济南公安公布19种电信诈骗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