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河南

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2-08-17 15:00: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日报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构建符合河南实际的新型城镇体系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加快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符合河南实际、具有中原特色的五级城镇体系。增强郑州龙头作用和中心作用,全面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增强省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统筹推进老城区改造和城市复合型新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主导作用。提高县城规划建设水平,形成产业集聚区、县城新城区和旧城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增强县城承载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增强小城镇重要节点作用,坚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适度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理念,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布局和规模。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城中村、产业集聚区、近郊区内的村庄按照城市规划迁村并城、建设社区;分类探索重大交通沿线、重大工程沿线以及地质灾害威胁区、自然保护区内等各类村庄实施整村搬迁等多种发展形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握规划布局、住房建设、设施配套三个关键环节,整合、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探索农民自建、集体统建、招商建设、社会援建等多种途径。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保护居民的农村集体财产分红收益、土地流转以及集体土地转让收益,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

    提升城镇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铁路网、公路网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高中心城市通达能力。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大中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乡镇为载体,加快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宜居型城镇。提升文化品位,坚持把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乡土建筑的保护,完善城镇文化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中原城镇特色和魅力。提升住房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面向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供给体系。

    形成产城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推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升级互动发展,推进载体平台建设与增强城镇实力互动发展,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基地,形成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发展高地。提升城市组团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与中心城区主导产业分工协作的关联配套产业,形成中心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功能区。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结合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努力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集约节约利用机制

    创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按照宽严有度、积极稳妥的原则,适度放宽郑州市、全面放开其他省辖市、县城(县级市)和小城镇入户条件,逐步推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制度,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交易平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基础上,开展人地挂钩试点。创新建设资金多元筹措机制,支持中心城市壮大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推进中小城市整合现有投融资平台。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城际开放协作机制,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主体,带动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网络化格局。

    健全协调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

    打破城乡二元规划管理格局,统筹安排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立与五级城镇体系相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稳妥、有序地调整行政区划,理顺城镇行政管理关系。推进城市管理从单一的城管执法向城市综合管理转型。强化区、街(镇)政府的管理职责,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打破参保身份界线,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定城乡、区域之间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转移衔接方法,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三化”协调,重在“引领”。新型城镇化引领,是承诺,是胆识,是探索,更是创新。让我们凝心聚力,持续作为,科学运作,立足实干,迎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无限美好的明天!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课题组长:喻新安

    副 组 长:刘道兴 谷建全

    成 员:完世伟 王玲杰

    郭小燕 王景全

    杨兰桥 李太淼

    柏程豫 王新涛

    侯红昌 李建华

    韩 鹏 袁金星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诸城市委政法委书记刘作勋:农村社区化下一步是就地城镇化
·评“人口城镇化”:迎接5亿农民,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贵州官员:小城镇建设是“乡村贵州”城镇化关键
·组织部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诸城政法委书记:农村社区化下一步是就地城镇化
·新郑: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郑: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宜昌:"一本三化"创新社区党建 建文明城市
·山东莱州:“三化工作法”管住案件
·“一本三化”网格宜昌
·格尔木市以“三化”助推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