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河南

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2-08-17 15:00: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日报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历史任务

    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口、产业、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优化配置,关键要靠新型城镇化引领。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就要强化城镇发展动力的培育,推动城镇与产业互融联动,城镇体系布局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要充分考虑主体功能区划分、区域产业布局和重要交通走向,依托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要科学确立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和等级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要科学预测未来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容量,促进农村人口科学有序向城镇转移。城镇体系的发展要与区域城镇化发展趋势相一致,注重大中小城市的互动协调发展,防止城市同质、产业同构。总之,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引领城镇化内涵式发展,提升城镇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就要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偏重数量、规模和粗放发展向注重提升质量内涵、节约集约发展转变。要强化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文化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要按照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要求,以产业集聚为支撑,以空间集中为特征,以人口集中为目标,坚持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产业选择与城镇定位、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产业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衔接。要加快城市新区、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等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使之成为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引领工业集聚和布局优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要按照工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相协调的要求,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当前,要特别强化城市新区、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特色专业园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等载体建设,由此引导工业集聚和布局优化,促进工业集聚集群发展。要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培育,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带动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高效集聚,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由此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引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着力实现六大转变: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民增收由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向务工经商收入为主转变;农业产业体系由偏重发展第一产业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同时,要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向城镇靠近,城镇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引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促进城乡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城市文明。要改变在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基础建设、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重城市、轻乡村的传统格局,通过完善城镇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等,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要以城乡一体规划为先导,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要建立健全以城带乡推进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业集约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同时,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农民有序向城镇转移,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步伐。

    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

    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机制,创新进城落户农民的子女就学、社会保障、住房、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制度安排,推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探索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探索建立城乡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建立区域统一、城乡统筹的土地市场体系,加快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探索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着重在统筹配置资源、协调治理环境、建立生态补偿、完善资源价格、探索产权交易、合作发展区域和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诸城市委政法委书记刘作勋:农村社区化下一步是就地城镇化
·评“人口城镇化”:迎接5亿农民,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贵州官员:小城镇建设是“乡村贵州”城镇化关键
·组织部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诸城政法委书记:农村社区化下一步是就地城镇化
·新郑: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郑: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宜昌:"一本三化"创新社区党建 建文明城市
·山东莱州:“三化工作法”管住案件
·“一本三化”网格宜昌
·格尔木市以“三化”助推社会管理创新